卫辉比干庙(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天下第一庙,河南卫辉市比干庙)

青青

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天下第一庙,河南卫辉市比干庙

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天下第一庙,河南卫辉市比干庙!比干庙,位于河南卫辉市顿坊店村境内。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比干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比干为中国历史中以死谏君的忠臣,称为"天下第一仁"。周武王封比干垄,垄为国神。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忠心而建庙。现存留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7年重建。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的建筑群,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整个庙宇的主体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门、二门、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庙内保存着很多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书法、雕刻、建筑风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历史价值。

现已构成集墓葬、庙宇、珍贵历史文物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剑刻碑到清朝乾隆亲书御碑,共64通,几乎含盖了我国历史上所有朝代。孔子剑刻"殷比干墓"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孔子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碑",北魏孝文帝的《皇帝吊殷比干墓文》相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书,为魏碑精品之上。清乾隆御书的《过殷太师墓有感》为端正的楷书,笔韵严整雍容,华丽端庄,有帝王之风。碑廊左侧第四通石碑,为清朝刘希龙所写的行书"三代孤忠"四个大字,气势磅礴,端庄得体。碑中精品还有唐太宗的《封殷太师比干诏》、《祭殷太师比干文》,元朝刘敏中的《赦修比干墓碑》等。这些都是举世名碑,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庙内的特色植物开心柏、板柏、没心菜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公元1917年和1934年,林森曾两次派代表来卫辉祭谒,拟大规模重新修建,创建“国粹大学”,弘扬比干“民本清议,士致于道”的佳说。河南省政府1963年列入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1996年列入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景区。

比干(gàn),子姓,比氏,名干,沫邑(今河南卫辉)人。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商纣王)的叔叔。

比干是帝辛的叔叔,也称王叔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官拜少师(丞相)。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受托孤重辅帝辛(商纣王),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被称为"亘古忠臣"。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终年64岁。

国神故里

天下第一仁: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死谏君的忠臣;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比干对纣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统治不满,多次向他谏阻,纣王不听,比干最后只好以死相谏,死后葬在卫辉。

天下第一庙:殷太师比干庙位于中国河南省卫辉市城北七公里,比干墓从周武王克殷而封,迄今已有三千余年,庙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因墓立庙。占地四万四千平方米,主体建筑有照壁、山门、二门、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鳞次栉比,各具特色,四周朱墙环围,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在比干庙正南方有比干石雕像、神道、牌坊、环境幽深,是天下游和比干后裔林姓儿女祭谒的圣地。

比干庙院内碑碣林立,有百余幢。特别是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吊比干文”碑,1963年列为省重点文物。这是一通集文学与书法价值很高的石刻珍品。历代金石集录多有收载,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公元1917年和1934年,林森曾两次派代表来卫辉祭谒,拟大规模重新修建,创建“国粹大学”,弘扬比干“民本清议,士致于道”的佳说。河南省政府1963年列入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1996年列入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从1993年以来,卫辉市连续举办了比干诞辰3085●3090年纪念活动,先后有26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团体,数万名林氏后裔和国内外游客在卫辉寻根问祖、旅游观光。随着寻“根”和旅游浪潮的兴起,卫辉市人民政府动员全市各级单位和民众广筹资金,综合修建,以崭新的风貌迎接海内外游人和林姓儿女的光临。

因为它是中国第一座墓、庙合一的建筑,始建于北魏,我们看到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七年重建的。在中国古代名人遗留至今的著名古庙中,有孔庙、岳飞庙,但庙主的历史均比不上比干庙,比孔庙早500多年。自唐朝以来历代英明皇帝加以封谥和维修,众多文人雅士以诗词的形式,高度评价了这位亘古忠臣,并立碑纪念,使比干庙成为碑碣林立,古文化色彩浓郁的文物宝库。比干是商纣的宰相,纣王的王叔。据《史记·殷本纪》载:“殷纣王的叔父比干,为人忠耻正直。他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常常直言劝谏,后纣王怒而摘其心”。比干庙占地百余亩,飞龙雕柱,苍松古柏,整个建筑古朴典雅。

天下第一墓: 因为它是第一座史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沿比干庙中心甬道穿过三门可见比干墓,为周武王所封国神,距今已三千余年的历史了,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因墓建庙,称为天葬墓,相传比干死后,天降大风,飞沙走石,卷土将比干尸骨埋于此处,故称其墓穴为天葬墓。又说天葬墓四周生出许多没心菜和空心柏树,比干宁愿剖心为了国家为人民,感动万物精灵为比干献心;牧野地区人民为了怀念爱国英雄, 并用比干心起名心乡即新乡。

天下第一碑:比干庙里有个石碑,是孔子用剑刻的碑,上书“殷比干莫”几个字,因为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真迹,被称为“天下第一碑”。因为碑下就是土地,所以孔子写个“莫”而不是“墓”字。公元前497年,孔子55岁,这年春天他从鲁国来到了卫国,住在大夫颜仇家里,汲县属卫国(淇县)管辖,孔子在卫得不到卫灵公重用,他就带着徒弟到匡城蒲乡(今河南长垣),经过牧野,忽然车子坏了,他问左右这是什么地方?答曰:卫地。孔子非常激动,说这是仁人之墓,恭敬举行了祭奠,挥剑刻下四字“殷比干莫”。“莫”与“墓”在古代是通假的。这其中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据说,孔子是借地为土,故意把墓写成莫字。后来,有个好为人师的县令看到这块墓碑,讥笑孔子写了错别字,就拨剑刻上一土字,刚刻好,乌云滚滚,雷声大作,轰隆一声,将土字劈掉,就成了现在这样一块残碑。我们刚才在乾隆御碑上看到“早许三仁,讵惟四字”。四字就是指这通残碑上的“殷比干墓”,上书“宣圣真笔”,为乾隆皇帝所留。千百年来后莫衷一是,如何证明是先圣真师孔子所留呢?纣亡之后,周之后皆称之曰商。武王也直名之曰商王受,而独圣人以殷称之。尝曰:丘也殷人也。故殷因于夏礼殷有之仁更不言商。前比干庙而冠以殷,可知为圣人笔也。不然由周而来几千岁往也,中间兵火频繁。遭非有神物呵护持,怎能完固,仅有半字之缺? 乾隆对金石玉玩甚有研究,他大笔一挥,以官方权威人士对残碑作鉴定,从此以后无人争议。碑文价值关键在于历史图腾。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www.fgly.cn/archives/52040.html)即可。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128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