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刚电影(《侦察兵》王心刚:与患病妻子恩爱60年不离不弃,儿女是亿万富翁)

青青

王心刚

“咱们做演员的,千万别拿自己太当回事。”1965年,王心刚在拍摄《烈火中永生》时由于剧本多次修改,拍好的戏被一剪再剪,戏份从男三一路降到龙套,只露了个脸,还不如群众演员戏份多。

当时的王心刚已经是“大腕”“顶流”,辛苦拍摄的作品遭到这样的对待,包括导演在内的剧组人员都很担心王心刚不快。可面对大家担忧的眼神,王心刚则是满不在乎地说出了这句话。

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在成名后演“龙套”了,1962年严寄洲拍摄《哥俩好》时,男一、男二都有了人选,还缺一个指导员的扮演者。严寄洲很想请王心刚来演,但这个角色戏份不多,严寄洲担心王心刚看不上这个小角色。

《寂静的山林》剧照 左三为王心刚

出演男一号的张勇手与王心刚是老搭档也是多年好友,他则胸有成竹的对严寄洲说,“只要王心刚没有其他工作就一定会答应。”结果确实跟张勇手说的一样,王心刚没有犹豫地接下了这部戏了。

在王心刚看来没有什么主演不主演的,“我就是个演员,有点名气也是大家给的,是观众捧场的结果,怎么能拿这个来计较主角配角呢?”

演戏是兴趣更是工作。在王心刚这一辈老艺术家心中,塑造好一个人物形象,远比主角还是配角更重要。

“德艺双馨”是对文艺工作者最高的评价,王心刚老师则是当之无愧的德艺双馨。

《哥俩好》剧照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条件匮乏,电影是人们难得的娱乐项目,人们对电影明星的崇拜绝不亚于今日的追星族。但是王心刚始终保持着低调平静的处事风格,不争抢、不攀比,做好每一件事,扮演好每一个角色

王心刚外貌英俊正派,所塑造的人物象形也多是正直、勇敢的军人形象。那时的王心刚是一代人心中的偶像,直到今天,我们看到老先生当年的剧照仍让人不知感叹,帅!

其实王心刚并不是专业电影演员出身。他是辽宁大连人,从小就喜欢唱歌,对表演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那个年代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有份“正经工作”,王心刚的父亲是会计师,他也希望儿子能够从事金融、财务方面的工作。

王心刚《流金岁月》

17岁的王心刚没听爸爸的话,1949年沈阳选取省内优秀青少年参加文艺骨干培训班,17岁的王心刚偷偷报名参加,没想到被录取了,进入舞台话剧专业学习。一年后,通过刻苦的学习考上了东北军区文工团,在那里参加话剧表演。

走上大荧幕其实并不是王心刚的意愿,而是非常偶然的一个机会。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筹备拍摄一部反特题材的影片《寂静的山林》。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男一号,导演朱文顺经人推荐邀请了当时还在演话剧的王心刚。

王心刚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的人。虽然对拍电影没什么概念,但也配合组织安排前往长影试镜。不过这次试镜给他的感觉不太好,“不习惯,不舒服,一会儿拍这儿,一会儿演那儿。”是王心刚对第一次试镜的感受。

《寂静的山林》剧照

话剧表演是在舞台上一气呵成,故事连贯,演员的情绪更容易被激发出来。电影的拍摄为了节省时间和费用,一般会将相同场景的戏份一起拍完,再通过后期剪辑制作成完整的故事。

这种表现形式对于话剧演员出身的王心刚来说非常不适应,常常是刚刚调动起来情绪这一段情节已经拍完,要进入到下一场拍摄。

所以王心刚对于这次试镜并没有什么期待,他更想专注于话剧的表演。不过有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朱文顺对王心刚的形象和表演功底都很满意,敲定了王心刚担任男主角。

这部影片一经放映便引起了群众们的强烈反响,王心刚俊美、正直的形象一下深深烙刻在观众们的心中。可谓“出道即巅峰”。

王心刚剧照

但是对于自己第一部大银幕作品,王心刚是并不满意的。“不像,没有将人物更鲜明地表达出来。情绪啊、神态这些细节不够好,不真实。”这是王心刚对自己第一次拍电影的评价。

实际上,初登银幕的王心刚表现得非常出色,这从导演朱文顺直接安排他出演下一部影片就能够看出。

其实并不是王心刚的表演不够好,而是还有进步的空间。这些老艺术家们之所以能够塑造出无数经典形象,是因为他们谦逊的态度,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保证在演技上不断精进。

从话剧过渡到电影,王心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他觉得自己进戏慢,担心影响剧组进度,便到处学习。听说评弹演员们都可以很快进入规定的情节,他就利用空余时间找人请教。

《海鹰》剧照

对于王心刚来说演戏即是自己的工作,又是自己的爱好。为了更好地诠释人物形象,除了多读剧本揣摩人物心理,他还经常亲自去“体验生活”。

1959年拍摄《海鹰》让王心刚有些犯难,虽然他扮演过很多军人、战士的形象。但这部电影以描述海军作战为主题,其中涉及多场海上战斗,还有很多专业术词,王心刚对此从未有过涉猎。为了拍好这个片子,王心刚跟单位提出下连队学习。

王心刚到了东海舰队才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晕船”就已经让他难以应付了。部队干部都劝说他不要勉强,反正是拍戏,了解一下流程就好了。

王晓棠和王心刚

王心刚却想:自己即将扮演的是一位艇长,这连晕带吐的岂不是要“露馅儿”?如果连这点儿困难都克服不了,那自己也不配扮演英雄。他坚持忍着不适与战士们同吃同睡同训练,经过两个多月努力,他不仅不再晕船还能自己驾驶快艇出海。

在采访中,讲到这一段主持人情不自禁地感叹王心刚工作态度的严谨。可是王心刚却说这是当时作为演员,拍戏前必不可少的功课。

扮演渔民要与渔民一起生活,扮演工人要去工厂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你要演的是谁,否则坐在那里看剧本空想那是不成的。

这部戏使王心刚名声大噪,他与女主角王晓棠也被公认为最登对的银幕情侣。还有很多影迷一时难以出戏,纷纷来信希望他们两人能够真正走到一起。

《海鹰》剧照

对此王心刚有些哭笑不得,那时他早已成婚,已经有了可爱的孩子。王心刚的爱人也是一位演员,但名气却不如王心刚大。倒不是妻子演技不好,杨昭彩年轻时也是一位标志的美人,而且还颇具才华。

两人是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相识的。那时王心刚随部队支援朝鲜战场,而杨昭彩是志愿军38军113师的宣传队员。回国后杨昭彩便跟王心刚一起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两人也结成了夫妻,结婚后两人的感情非常好。

在拍摄《红色娘子军》时,王心刚扮演的洪常青和祝希娟扮演的吴琼花有一些感情戏,那个年代是不许说爱的,即使合法夫妻都不能在公共场所拉手。所以在影片中演员也不可以有明确的表达爱意的语言和肢体动作。

杨昭彩

刚刚大学毕业的祝希娟没有恋爱经历,演不出这种欲说还休的情谊。但王心刚将这种微妙的感情表演得非常到位。导演便让王心刚教教祝希娟,可奇怪的是王心刚自己会演却教不会祝希娟。

导演急得跳脚。原来这时的王心刚新婚不久,在表演时他想到新婚妻子便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但这种微妙的情感确实很难描述给别人。

《红色娘子军》

夫妻二人同是演员,常常是一进组就十天半个月音信全无,出差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别说是照顾孩子,就是两人一起吃个饭都难。

长时间这样不是办法,王心刚的演艺事业正是如日中天。杨昭彩思虑再三决定自己退居二线转为幕后,全力支持爱人的事业。

王、杨二人是初恋,两人从婚后一直感情甚笃。杨昭彩曾为了不与王心刚和家庭分离,放弃了去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机会。这次又为了支持他的事业而转换工作岗位。对于妻子的付出,王心刚口中不说,但都一件件地记在了心中。

然而生活总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杨昭彩的一位至交好友自杀的消息传来,令杨昭彩备受打击,再加上巨大的压力使她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

王心刚和王晓棠

杨昭彩的病症让王心刚忧心忡忡,很多人劝说他放弃妻子。王心刚没有当面反驳,他从来不是善于口舌的人,但他心中自有计较。经过初步检查,妻子的病症并不算十分严重,医生建议需要长期休息静养,根据病情变化对应治疗。

王心刚安顿好妻子,便找到了领导说明情况。当时社会一切文艺活动几乎都已停滞,这反而让王心刚有时间陪伴妻子。获得批准后他便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陪妻子治疗上。

那段时间王心刚带着杨昭彩几乎跑遍了京津地区所有医院。还拜托外地的亲友寻访医生和偏方,只要听说哪里有治疗精神疾病效果好的医院和医生,即使千里迢迢也会前去拜访。

杨昭彩

妻子情绪不稳定,有时连人都不认识,王心刚不放心将她随便交给别人照顾,便尽可能自己陪着妻子。除了饮食起居伺候得极为周到,还经常给妻子放她喜欢的音乐。

杨昭彩有时候会乱发脾气,王心刚发现放音乐的时候妻子会比较容易安静下来。杨昭彩在音乐上是极有天赋的,就是因为照顾家庭才忍痛放弃去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的机会,所以听到音乐声,杨昭彩通常都很放松。

在王心刚的细心陪伴下,杨昭彩的病逐渐有了起色,经过连续不断的治疗,1976年杨昭彩的病终于完全治愈。在王心刚看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值得高兴的。

陪伴妻子治疗的五年里,很多人或有意或无意地提起让王心刚离开杨昭彩。正值盛年的王心刚拖着病妻,不但生活被拖累,连艺术生涯也被影响停滞不前。

王心刚和孩子

对于外人的提议,王心刚都一笑置之,他从未想过离开妻子,妻子为了家、为了他、为了孩子付出了太多。只要自己还在,就不会放开妻子,只要有一丝希望,也不会放弃治疗。

这不是说王心刚有多伟大多高尚,而是夫妻间的情谊和责任。一纸婚书许下的不仅仅是年少时对彼此容颜的爱慕,更是无论贫病、祸福都不离不弃的相伴。

妻子的身体逐渐好转之后,王心刚的压力骤减,逐渐开始恢复工作。1974年拍摄的《侦察兵》是他复出后的第一部作品。这时的王心刚已经42岁,要出演的却是一位不到30岁的侦查参谋,年龄跨度比较大。

王心刚

为了能够更好的演绎角色,王心刚开始锻炼身体重塑身材。每天跑步3000米,严格控制饮食,有时候拍戏到深夜,大家围在一起吃宵夜,王心刚不管多饿也绝不加餐。

在离开大银幕近十年之后,王心刚凭借《侦察兵》中英武的形象再一次吸引了全国人们的关注。此后王心刚便开始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忙碌,拍戏压力大,作息时间也不规律,王心刚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

1982年为了筹备拍摄《知音》,王心刚再一次进行超强度体能训练,这段时间他的身体也出现了高血压等比较明显的不适感。

《知音》播放后同样受到了广泛好评,王心刚将爱国将领蔡锷将军的一生和他与传奇女子小凤仙的感情经历演绎得淋漓尽致。他还凭借这部影片荣获了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知音》剧照

《知音》拍摄结束后,王心刚感到自己已经超过了影视表演最佳的年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新人换旧人”,很多优秀的青年演员已经成长起来了,作为前辈,应该给后辈留出更多学习、成长的机会。

1982年以后,王心刚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将精力更多地放在生活上。既然决定退出,王心刚便退得彻底,除了偶尔参演一两部作品,其余时间都不再出现在公众眼前。

从1995年到2014年间,他获得过“中国电影世纪奖”、“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等,每一个奖项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殊荣。

对此王心刚依旧很淡然,在他看来这些荣誉都是属于过去的。过去的努力、过去的肯定、过去的辉煌。现在的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休演员,应该和所有退休的老人一样过普通人的生活。

王心刚与家人

但是,媒体和影迷们并不这样认为。王心刚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很多媒体都想访问他,但他从未接受过。

“请大家将更多的关注和精力投放到年轻的演员身上,他们更需要关注。”甚至连老搭档王晓棠也在采访提到,“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不张扬,不愿意将生活暴露给观众。”

其实王心刚从开始步入演艺界就始终保持着低调严谨的作风,退休后跟全家一起生活在北京更是很少露面。大概是受父亲的影响,他的子女处世同样低调。

虽然父亲是叱咤中国影坛半个世纪的人物,但王心刚的一子一女都没有沾父亲的光袭承父业。两个孩子都从事IT产业,如今都已身家过亿,第三代孙子辈的一子一女同样优秀。

全家福

时间迈入2022年,王心刚老人也已经90岁高龄。值得高兴的是老先生和他的夫人仍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

近几年随着老一辈艺术家们的逐渐离世,王心刚老先生的生活更加受到关注。对此老先生说:“过去我当演员时,工作很认真,事业在我心里最重要,不演戏了,老伴与家人最重要。”

其实对于一生都低调的王心刚来说,真正敬爱,就不要打扰,平静和自由是给老先生最好的尊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甘远志,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113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