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怎么评价汉武帝大宛之征的战略眼光?

中关村在线

  大宛之征是一位合格政治家的必然决择。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继位后,决定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正式对匈奴宣战。

揭秘:怎么评价汉武帝大宛之征的战略眼光?

  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开始,汉武帝发动了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等多次战争,最终匈奴“远遁漠北,漠南无王庭”,汉匈战争进入战略对峙阶段,匈奴远遁,汉朝“良将且尽”,所以数次出兵攻灭匈奴而不得。

  匈奴逃到天山脚下,以当地优良草场为基地,训兵备马,同时西域以大宛代代表的小国强纳入蕃,征收贡赋,匈奴政权大有复兴的迹象,如不剿灭,就是养虎为患。

  匈奴对于汉朝而言是弱小,但对西域小国来说又是强大无比,当年匈奴的老单于征服大月氏,把国王首级当酒壶(匈奴传统、级别越高,酒壶越高贵),冒顿的心狠手辣比他爹有过而无不及,西域的这些弹丸小国自然害怕至极,而汉朝距西域有万里之遥,一路大漠戈壁,荒无人烟、各国认为汉朝鞭长莫及,所以与匈奴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经过多年战争,西域成为匈奴对外贸易,获取物资的唯一通道,如汉朝能完全控制西域,就等同将匈奴收入囊中,贫瘠的漠北无法养活全部匈奴民众,除了投降汉朝,别无选择。

  所以只有拿下西域,汉朝才能雄霸天下、永保帝国之长治久安。

  大宛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区的费尔干纳盆地,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离汉朝大约一万里。是西域地区大国,有精兵数十万,七十余城,是西域国家的精神领袖与政治盟主。

  为压榨匈奴的空间,汉武帝东联乌桓,西联大月氏,以和亲(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国王)、通商等方式联合西域诸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遣使臣车令等持黄金千斤及金马一座来到大宛,如能买到良马更好,更主要的是分化、瓦解匈奴同盟。

  不想大宛国不但拒绝断绝与匈奴的同盟,还斩杀了汉朝来使,这正好成为汉武帝出兵理由。

  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两次派大将李广利率汉军讨伐远在西域的大宛国。第一次因路途遥远,补给等原因而失败。第二次汉武帝加派战斗部队,组织了更大规模的后勤部队,面对轮台灭国的惨烈,西域诸国无不骇然,余下各国乖乖地为汉军提供各种服务,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远征大宛的胜利,直接推动西域国家脱离匈奴控制,并派出质子到汉朝,双方的政治交流与互信也由此增加,为昭帝时期彻底消灭匈奴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www.fgly.cn/archives/32754.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59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