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 从1岁到48岁,刘邦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浮光掠影知识网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刘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刘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从1岁到48岁,刘邦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2. 刘邦是英雄还是流氓?

一、从1岁到48岁,刘邦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刘邦经历了精彩的人生。刘邦从年轻时艰苦创业,一直创建汉朝当了皇帝,这一生都非常的精彩。

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出生时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后来娶了吕雉,又以吕家作为支持,开始农民起义,最终成为一个皇帝,登上权力的顶峰。

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刘邦只不过是个地痞流氓罢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他成了起义军的首领,最终成为了帝王。

据史书记载,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于公元前209起兵,当时已经47岁了。在起兵前,刘邦的人生都经历了些什么呢?

我们看《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两本书的记载都基本上相同。从史书上记载来看,刘邦在起兵前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出生前有异,是母亲和神生下的刘邦。

二是,刘邦面貌有帝王之相,平时仁而爱人,乐善好施。而且不喜欢干活劳动。后来当亭长后,和下层官吏关系很好,喜欢酒色,还不给钱。

三是,见到秦始皇的排场,羡慕不已。

四是,因为一句玩笑引起吕公的注意,把女儿嫁给了他。

五是,有相者说他一家贵不可言。

六是,送壮丁去骊山,半道放走壮丁,斩白蛇起义。

七是,秦始皇说东南有天子气,刘邦自许,并且吕后说他头上有云气,能够找到他。

八是,陈胜起义,萧何曹参推举刘邦为沛公,起兵造反。

看了这一段刘邦的描述,让我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水浒传》里的宋江。剥开史学家写的历史里那个流氓无赖的形象,一个深谋远虑,用心深远的刘邦就站在我们面前。

历史上想把刘邦写成天命所归的形象,所以,给刘邦增添了很多的神秘的光环。比如他母亲和神生下了他之类事情。而且把刘邦写成无赖的形象,也是符合客观事实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刘邦根本就不是一个秦国的良民。作为一个楚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已经烙进了他的心里。因此,他才不愿意去作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去为生活而奔波。

在他长大以后,他就如同宋江一样,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平时注重交往结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而且看到秦始皇的气派,更是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他树立起帝王的野心。

于是,他就开始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为了掩盖自己的行动,他故意用好酒好色,行为无赖来掩盖自己的行为。但是,在背地里他也会给那些人以补偿。比如他喝酒不给钱,可那些欠账的酒店收入加倍,老板也知道怎么回事,也就不再要钱。

有的人也能够看出中间的门道。吕公见多识广,一看见刘邦的做派,就知道他的志向,这才会一见面,就把宝贝不得了的女儿嫁给了刘邦。

在舆论上,刘邦也故意放出风声。不管是母亲生他的异事,还是看相者说他贵不可言的事情,用来给平民百姓造成他非凡人的印象。等到送壮丁去骊山的时候,刘邦看时机已经差不多了,便决定起兵。当然,起兵的人员就是这些壮丁。

如同陈胜吴广起义一样,刘邦也利用同样的手段。先是利用逃跑人多,剩下的人受惩罚的借口放了大家,来吸引一部分坚定分子跟从自己。然后用斩白蛇的手法,宣扬自己是赤帝之子,来坚定大家取天下的决心,最终团结了十几个人。

有了自己的队伍,刘邦就在山里等待时机。为了扩大影响,又利用秦始皇造势,利用吕后造势,一步步把自己包装成天命所归的样子。直到沛县起义时,刘邦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了数百人。

等到秦末大起义的风暴刮到沛县的时候,刘邦几十年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内有萧何、曹参为内应,外有刘邦兵力做主力,加上多年的舆论宣传,一个为民请命,天命所归的刘邦就横空出世了。

在刘邦里应外合夺取沛县后,被大家推举为沛公。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有了自己赖以夺取天下的班底。刘邦终于开始了他夺取天下的行动。经过多年奋斗后,刘邦终于建立了汉朝,开启了中国一个辉煌的朝代。

我们可以看出,刘邦的前半生,是一直为他的夺取天下而努力的。在这几十年里,他默默无闻的团结那些有志的人才,做着灭亡秦朝的努力。他在沛县当亭长的阶段,笼络了象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等大批的将相之才,在舆论上做足了文章,终于等到了天下有变的那一天。

所以说,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就能够看到那个表面啷当,内心精明的刘邦,知道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苦心。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刘邦凭三尺剑取天下,从一介平民登上皇帝宝座,更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刘邦是英雄还是流氓?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就是,刘邦是真英雄。

我们看历史的记载,也就是源于《史记》的记载,承蒙司马迁的艺术手法所赐,我们对两个人的初步印象就是,项羽叱咤风云,英雄无敌,到最后即便是失败了,也宁死不辱,自刎乌江。而刘邦就是个流氓无赖,自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在外面吃喝玩乐,结识了一群狐朋狗友。到楚汉战争的时候,一打不过项羽就逃跑,连家人都不顾,根本就没有一点英雄的形象。

可是,楚汉战争最后还是刘邦胜利了。虽然外面不以成败论英雄,可是,我们还是能从这个结果里面看出一些东西。

在《史记项羽本纪》里,我们可以看到项羽这个人,叱咤风云,勇敢无畏。在整个秦末大起义中,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章邯纵横天下,到处击败起义军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抵挡秦军的进攻。在巨鹿,秦军包围赵军,而救援的诸侯军都做壁上观,没人敢与秦军交战,情况十分危险。

在这个战争的关键时刻,是项羽带领楚军渡河。他破釜沉舟,一举消灭了秦军的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胜局。

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依然是所向披靡。刘邦经常让他打得到处逃窜。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带领三万骑兵大败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险些活捉了刘邦,抓住了刘邦的家人。

直到垓下之战,项羽面对绝对优势的汉军,又被四面楚歌乱了军心,最后大败。就这样,项羽依然率领骑兵冲出重围,在仅剩二十八名骑兵的情况想,依然和数千汉军进行战斗,三战三胜。最终在乌江边谢绝了老人渡江的请求,自刎而亡。

而对照一下刘邦。刘邦和项羽的对决是百战百败。不但是屡战屡败,而且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了他的无赖形象。比如说在彭城之战中,为了逃命,不惜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女儿推下车。在项羽要烹他父亲的时候居然要分他一碗羹。最后,双方已经达成协议,中分天下撤军的时候,又背信弃义追击项羽,消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

这样一对照,项羽的英雄形象,和刘邦的流氓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为什么刘邦反而打败了项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了呢?

其实,旁观者清。当时的韩信就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下掩盖的本来面目看得清清楚楚。在《史记淮阴侯列传》里,就这样记载着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韩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

韩信直接指出了项羽的为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背信弃义,残灭地方,百姓不附。说明了项羽虽然暂时强大,但是很容易就能够削弱,把他的优势变成弱势。

确实,如同韩信所说的,刘邦在这些方面要远远胜过项羽。在民心上,在楚怀王选择入关主将的时候,大家就这样评价。

“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项羽到处烧杀,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在地方攻下城市就坑杀所有的百姓。在百姓心中,项羽就是个杀人的恶魔,哪会亲附他。到最后,他逃亡的时候,他自己领地的百姓把他指引进了沼泽地就是明证。

在用人上,刘邦阵营里的韩信、陈平、英布等人都是从项羽那边投奔刘邦的。而项羽被一个小小的反间计就把自己的阵营搞得七零八落。

在为人上,刘邦能够忍人所不能忍,在失败面前,在亲情面前,在伤痛面前,都能够忍耐,不屈不挠。而项羽则一遇到挫折就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自刎乌江。

我们可以从以上双方的种种表现看出来,刘邦才是真正的英雄,而项羽只是徒有虚名的英雄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刘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刘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www.fgly.cn/archives/182227.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