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 季文子是怎样的人?

浮光掠影知识网
1.季文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出名的贤相。遇事总能“三思而后行”。正是因为他的三思而后行,才使他在鲁国执国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为稳定鲁国政局,曾驱逐公孙归父出境。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季文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季文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季文子是怎样的人?
  2.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啥意思?
  3.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孔子...
  4.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

一、季文子是怎样的人?

1.季文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出名的贤相。遇事总能“三思而后行”。正是因为他的三思而后行,才使他在鲁国执国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为稳定鲁国政局,曾驱逐公孙归父出境。他执掌着鲁国朝政和财富,大权在握,一心安社稷。忠贞守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史记·鲁世家》记载:季文子当政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

《国语·鲁语》说:季文子身居位高权重的鲁国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有自己的田邑,但是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只喂青草不喂粟米。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很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之正卿大夫,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国中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我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能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儿子仲孙幽禁了7天。受到管教的仲孙,改过前非,亦仿而学之。消息不胫而走,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

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啥意思?

意思是: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此句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注释

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2)斯:就。

2、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3、评析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某个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

扩展资料

《论语·公冶长》是《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

三、“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孔子...

鲁国大夫季文子一而再、再而三,不断的思考之後,才付诸实行。孔子听到了季文子这种美德,就说:「对於季文子本人,只要再思考一次,就可以实行了。」「季文子」,季文子姓季孙、名行父、諡号文,是位忠心又有贤德的鲁国大夫。季文子去世之後,人们才发现:家中妻妾没有穿着高贵的帛料丝织品,不用人吃的粟米喂食马匹,也不收藏黄金、玉器,以及其它贵重的器物,生活非常俭朴廉洁。他虽然历任了鲁国四位国君的大夫,担任过三位国君的宰相,位高权重,但是他却不利用权势搜刮财物,对鲁国可说是忠心耿耿呀! 「三思而後行」,「三」读为ㄙㄢˋ,是很多次,不限定三次的意思。〈中庸〉提到「思之弗得,弗措也」,思考要一直思考,思考不通,就不能放下。三思之後,最重要在能实行,绝不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假使优柔寡断,办事就无法成功,必须学习子路「无宿诺」,答应过的事,就立刻去办,绝不过了夜,等到第二天才去做。但是遇到自己发脾气时,千万不要轻易下决定,要等一两天之後,自己冷静下来,心平气和时再下决定,此时才不会後悔不及。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再」,思考第二次就可以了,不必再往下考虑,这是专对季文子来说,一般人就不一定适用。孔子对於弟子的教导,讲究因材施教;例如冉有个性谦退,就教他听到了要办的事情,就立刻去做。至於个性积极的子路,反而说「有父兄在」,要子路缓一缓,请示父兄後,考虑稳当再去做,这才恰到好处,合乎孔子所讲究的中道。

四、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 本文分类:论语名句 发布时间:2014/6/15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②可矣。”

——《论语·公冶长》

注释

①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谥号。

②斯:就。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评析与感悟

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做法呢?一个人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就会发生各种弊病。处事多思是好事,但过分了也不尽善,这与孔子“过犹不及”思想是吻合的。

扩展阅读

孔子圣迹图·题季札墓

季札是吴王寿梦的幼子,有让国之贤。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作为吴国使者去齐国时,儿子死在途中,于是就按照旅途中的葬仪埋葬在赢、博之间。孔子看后赞扬说,延陵季子的行为合乎礼的规定。季札死后,孔子游吴,为他的墓题写了“延陵季子之墓”。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师也过,商也不及……子曰:“过犹不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季文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季文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www.fgly.cn/archives/138277.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