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 《朱高煦》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朱高煦》人物故事小传

浮光掠影知识网
朱高煦》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朱高煦》人物故事小传 朱高煦(公元?—1426年),明成祖次子,汉王。性情凶悍,精于骑射,以雄武自负。“靖难之役”中,多次率军击败建文帝军,反败为胜。居功自傲,骄横不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朱高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朱高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朱高煦》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朱高煦》人物故事小传

一、《朱高煦》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朱高煦》人物故事小传

《朱高煦》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朱高煦》人物故事小传

朱高煦(公元?—1426年),明成祖次子,汉王。性情凶悍,精于骑射,以雄武自负。“靖难之役”中,多次率军击败建文帝军,反败为胜。居功自傲,骄横不法。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封汉王,国云南,不肯赴国。十三年,改封青州,仍不至国,且招募私兵,日益恣横,被削去两护卫,徙封乐安。由此愈益怨忿,图谋不轨。仁宗宽大为怀,设法优容。宣宗即位,遂于宣德元年(公元1626年)举兵反叛,谋夺帝位,很快失败,被废为庶人,囚禁于西安门内,不久焚死。

[正 史]

汉王高煦,成祖①第二子。性凶悍。洪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及太祖崩,成祖遣仁宗及高煦入临京师。舅徐辉祖以其无赖,密戒之。不听,盗辉祖善马,径渡江驰归。途中辄杀民吏,至涿州,又击杀驿丞,于是朝臣举以责燕。成祖起兵②,仁宗居守,高煦从,尝为军锋。白沟河之战③,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及成祖东昌之败④,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⑤。徐辉祖败燕兵于浦子口,高煦引蕃骑来,成祖大喜,曰:“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高煦麾蕃骑力战,南军遂却。成祖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成祖以为类已,高煦亦以此自负,恃功骄恣,多不法。

成祖即位,命将兵往开平备边。时议建储,洪国公丘福,附马王宁善高煦,时时称高煦功高,几夺嫡。成祖卒以元子仁贤,且太祖所立,而高煦又多过失,不果。永乐二年⑥,仁宗立为太子,封高煦为王,国云南。高煦曰:“我何罪,斥万里。”不肯行。从成祖巡北京,力请并其子归南京。成祖不得已,听之。请得天策卫为护卫,辄以唐太宗自比。已,复乘间请益两护卫,所为益恣。成祖尝命同仁宗谒孝陵。仁宗体肥重,且足疾,两中使掖之行,恒失足。高煦从后言曰:“前人蹉跌,后人知警。”时宣宗为皇太孙,在后应声曰:“更有后人知警也。”高煦回顾失色。高煦长七尺余,轻趫善骑射,两腋若龙鳞者数片。既负其雄武,又每从北征,在成祖左右,时媒孽东宫事,谮解缙至死,黄淮等皆系狱。

十三年五月改封青州,又不欲行。成祖始疑之,赐敕曰:“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前以云南远惮行,今封青州⑦,又托故欲留侍,前后殆非实意,兹命更不可辞。”然高煦迁延自如。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却掠。兵马指挥徐野驴擒治之。高煦怒,手铁瓜挝杀野驴,众莫敢言。遂僭用乘舆器物。成祖闻之怒。十四年十月还南京,尽得其不法数十事,切责之,褫冠服,囚系西华门内,将废为庶人。仁宗涕泣力救,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䁥诸人。明年三月徙封乐安州⑧,趣即日行。高煦至乐安,怨望,异谋益急。仁宗数以书戎,不悛。

成祖北征晏驾。高煦子瞻圻在北京,觇朝廷事驰报,一昼夜六七行。高煦亦日遣人潜伺京师,幸有变。仁宗知之,顾益厚遇。遗书召至,增岁禄,赐赉万计仍命归藩。封其长子为世子,余皆郡王。先是,瞻圻怨父杀其母,屡发父过恶。成祖曰:“尔父子何忍也。”至是,高煦入朝,悉上瞻圻前后觇报中朝事。仁宗召示瞻圻曰:“汝处父子兄弟间,谗构至此,稚子不足诛。”遣守凤阳皇陵。

未几,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及帝即位,赐高煦及赵王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并陈利国安民四事。帝命有司施行,仍复书谢之。因语群臣曰:“皇祖尝谕皇考,谓叔有异志,宜备之。然皇考待之极厚。如今所言,果出于诚,则是旧心已革,可不顺从。”凡有求请,皆曲徇其意。高煦益自肆。

宣德元年⑨八月,遂反。遣其亲信枚青等潜至京师,约旧功臣为内应。英国公张辅执之以闻。时高煦已约山东都指挥靳荣等,又散弓刀旗帜于卫所,尽夺傍郡县畜马。立五军:指挥王斌领前军,韦达左军,千户盛坚右军,知州朱恒后军,诸子各监一军,高煦自将中军。世子瞻坦居守,指挥韦弘、韦兴,千户王玉,李智领四哨。部署已定,伪授王斌、朱恒等太师、都督、尚书等官。御史李浚以父丧家居,高煦招之,不从,变姓名,间道诣京师上变。帝犹不忍加兵,遣中官侯泰赐高煦书。泰至,高煦盛兵见泰,南面坐,大言曰:“永乐中信谗,削我护卫,徙我乐安。仁宗徙以金帛饵我,我岂能郁郁居此。汝归报,急缚奸臣夏原吉等来,徐议我听欲。”泰惧,唯唯而已。比还,帝问汉王何言,治兵何如,泰皆不敢以实对。

是月,高煦遣百户陈刚进疏,更为书与公侯大臣,多所指斥,帝叹曰:“汉王果反。”乃议遣阳武侯薛禄将兵往讨。大学士杨荣等劝帝亲征。帝是之。张辅奏:“高煦素懦,愿假臣兵二万,擒献阙下。”帝曰:“卿诚足擒贼,顾朕初即位,小人或怀二心,不亲行,不足安反侧。”于是车驾发京师,过杨村,马上顾从臣曰:“度高煦计其安出?”或对曰:“必先取济南为巢窟。”或对曰:“彼曩不肯离南京,今必引兵南下。”帝曰:“不然。济南虽近,未易攻,闻大军至,亦不暇攻。护卫军⑩家乐安,必内顾,不肯径趋南京。高煦外夸诈,内实怯,临事狐疑不能断。今取反者,轻朕年少新立,众心未附,不能亲征耳。今闻朕行,已胆落,敢出战乎。至即擒。”

高煦初闻等将兵,攘臂大喜,以为易与。及闻亲征,始惧。时有从乐安来归得,帝厚赏之,令还谕其众。仍遗书高煦曰:“张敖失国,始于贯高;淮南被诛,成于伍被。今六师压境,王即出倡谋者,朕与王除过,恩礼如初。不然,一战成擒,或以王为奇货,缚以来献,悔无及矣。”前锋至乐安,高煦约诘旦出战。帝令大军蓐食兼行,驻跸乐安城北,壁其四门。贼乘城守,王师发神机铳箭,声震如雷。诸将请即攻城。帝不许。再敕谕高煦,皆不答。城中人多欲献高煦者,高煦大惧。乃密遣人诣行幄,愿假今夕诀妻子,即出归罪。帝许之。是夜,高煦尽焚兵器及通逆谋书。明日,帝移跸乐安城南。高煦将出城,王斌等力止曰:“宁一战死,无为人擒。”高煦绐斌等复入宫,遂潜从间道出见帝。群臣请正典刑。不允。以劾章示之,高煦顿首言:“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帝令高煦为书召诸子,余党悉就擒。赦城中罪,胁从者不问。命薛禄及尚书张本镇抚长安,改曰武定州,遂班师。废高煦父子为庶人,筑室西安门内锢之。王斌等皆伏诛,惟长史李默以尝谏免死,谪口北为民。天津、青州、沧州、山西诸都督指挥约举城应者,事觉相继诛,凡六百四十余人,其故纵与藏匿坐死戍边者一千五百余人,编边氓者七百二十人。帝制《东征记》以示群臣。高煦及诸子相继皆死。

《明史》卷一一八

〔注 释〕

①成祖: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②成祖起兵:此指发动“靖难之役”。③白沟河之战: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与建文帝军队在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的作战。燕军转败为胜,大获全胜。④东昌之败: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十月,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军队大败燕王朱棣的一次作战。⑤南军:建文帝朱允炇的军队。⑥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⑦青州:府名。治今山东益都。⑧乐安州:今山东惠民。⑨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⑩护卫军:明代各王府的护卫部队。

[相关史料]

宣德元年 ①八月壬戌朔,汉王高煦反。

高煦,太祖皇帝 ②第二子,母仁孝皇后。高煦为人狡黠狠愎。

初,太祖皇帝召秦、晋、燕、周四府世子及郡王之稍长者就学京师,高煦与焉,而与晋恭王第三子济熿、周定王第二子有勋相好,言动皆轻佻,素不为太祖所爱。太祖崩,建文君 ③嗣位,时仁宗皇帝为世子,太宗皇帝命偕高煦奔讣京师,特戒高煦曰:“宜谨言,动循礼法,毋肆不率以招祸衅。”又谕仁宗曰:“道中勤训励汝弟,毋为非法。”既至京,任情恣纵,仁宗屡戒之不悛。舅氏魏国公徐辉祖,亦以为言,不纳。一日,入辉祖厩中,夺其善马,不告亦不辞,径归;辉祖追之,已渡江矣。高煦还至涿州,因小忿,击驿丞,几毙。州以闻于朝,兵部尚书齐泰等,遂以其事并缘饰他事为兵端。太宗皇帝举兵靖内乱 ④,留仁宗皇帝居守,以高煦从行。及太宗皇帝正大统,高煦自谓有扈从劳,窥觊储位 ⑤。藩府从征诸将丘福等,及驸马王宁皆与高煦善,屡言于太宗曰:“二郡王有扈从功,宜为储贰。”太宗曰:“论功,则居守当兄扈从;论帝王大经,则建储必在嫡长,况长子仁贤,可为社稷主。”福等乃不敢复言。既册仁宗为皇太子,封高煦为汉王,第三子高燧为赵王,俾高煦建国云南 ⑥,高煦怏怏不肯就国。太宗皇帝、仁孝皇后命仁宗皇帝问其故,高煦曰:“果何罪而远斥之耶?”仁宗曰:“吾此来,为弟决去就。果不欲远离,则当婉辞,庶可全恩。”高煦既强听,得暂留南京,遂请天策卫为护卫,辄矜诧谓左右曰:“天策上将,唐太宗之号也。此岂偶然者!”复乘问请两护卫。尝作诗讥诮忠孝,有:“申生徒守死”,“王祥徒受冻”之语,而恒自比秦王世民。

仁孝皇后既崩,太宗皇帝巡狩北京,高煦益恣肆。岁收禄米,别为大量以求羡余,率获三倍。教护卫官军,强取官民商贾财货,莫敢谁何!私造兵器,用漆皮为舟,教习水战。有军士三千人,不隶籍兵部。阴蓄壮士,纵其盗劫,为兵马指挥徐野驴所擒,高煦以铁瓜挝杀野驴。以私憾支解无罪人,暗投之江。僭用天子车服,中外悉知之,莫敢言。时仁宗皇帝监国,以温言讽戒之,不听。后改国青州 ⑦,数降敕促之国,又不肯行。永乐十四年间,太宗皇帝在北京不豫,其谋益著。是冬,太宗皇帝闻之怒,遽命驾南还,既至南京,遣人察其所为皆实,召至责之,褫其冠衣囚系之,西华门内条示其罪数十事。时太宗皇帝怒甚,不可测,仁宗皇帝再三俯伏为救解,语在永乐十五年《实录》。久乃复其衣冠而削其两护卫,止存一护卫,执其所狎昵匪人诛之。徙高煦于乐安州,即日遣行。太宗顾谓仁宗及上曰:“乐安距北京数百里,但闻有异,可朝发而夕禽也。”

高煦至乐安,怀怨望,异谋益急。造伪钞,造兵器,纵护卫军为盗及占民田地,强取马牛,境内搔然。仁宗皇帝在东宫,数书戒之,不悛。太宗皇帝北征晏驾,高煦之子瞻圻时在北京,凡朝廷所设施,皆潜遣人驰报高煦,一昼夜六七遣行。高煦亦数十遣人潜伏京师伺察。事浸上闻,左右或言:“宜乘其谋未著,发兵禽之,易耳。”仁宗皇帝不听,待之加厚,遣书召之,既至,增倍岁禄,赐赉宝物,动以万计。瞻圻先在太宗时,憾父杀其母,屡奏其父过恶,皆在外人所不得闻者,高煦亦知之。至是悉上瞻圻前所遣报朝廷数十纸,有妄言朝廷议发兵取乐安城等事。仁宗皇帝召瞻圻示之曰:“汝尚凭虚离间吾兄弟,况他人乎?”高煦言:“我,其父也,尚于大行前谮毁我,况陛下乎?共罪当诛。”仁宗曰:“稚子不足诛。”即日命往凤阳守皇陵。高煦既归国后,有自乐安来者,往往在下私语高煦有反谋,独未闻于朝廷。仁宗皇帝大渐 ⑧,时上 ⑨在南京,被召还。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猝不果。上即位,赐赉汉、赵二府宝王,诸物加厚,而高煦所请求于朝廷者无虚日,悉见听允。间言及朝政,上皆虚已从之,至是,遣人奏求驼马,命中官送驼四十、马百二十,往遗之。又遣太监杨瑛赐之袍服材。即行,廷有出使者还,言于上曰:“汉王谋反已彰,护卫军悉四出劫夺,百姓惊惧。”上曰:“朝廷待之无不及者,理未应遽尔。”已而,军民上高煦反状者益众,送驼马者及杨瑛中道闻之皆却还。上曰:“其果然耶?”

高煦遣亲信枚青等入京约旧功臣为内应。专至太师英国公张辅所,辅暮夜絷之以闻,上亲问之,悉得其实,而山东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及所属府、州、县及真定等卫奏皆至。御史李浚亦自安乐间道诣京,白其事。盖高煦与指挥韦达、韦弘、韦兴、千户王玉、盛坚、李智、知州朱恒等,数年以来日夜谋议于乐安城中,造军器、火器、籍州民丁壮,编为行伍,破州县狱,出死囚而厚养之,教习战事。召集诸旁近州县亡赖强壮子弟及逋逃,赐银币,编队甲,给旗号,习武事。遣人以兵器给各卫所为信,尽夺诸郡官民畜马,暗结山东都指挥靳荣等为助。彦近有司亦多趋附,伪暑太师,都督、尚书、侍郎等官皆定,择日举事。期先取济南城,然后率众犯阙。

上始命整饬兵备,而犹未决意讨之,遣中官侯泰斋书与高煦言:“昨护卫余丁枚青来,言叔有督过朝廷之举,予诚不信。然虑是小人离间,不可不告。今皇考至亲,惟二叔父 ⑩,予所赖,亦惟二叔父。即位以来,天地神明鉴临在上,岂有一毫拂违叔父之心?而小人以无为有,造言离间,今不得不敷露中恳以明谗者之妄。且虑军民传播惊疑,或别有小人乘间窃发,亦不得不略为之备,惟叔鉴之。昔皇祖宾天之初,小人亦尝造为诬罔离间之言。赖皇考与叔父同气至亲,彼此无疑而小人奸计竟不能行。今此辈又欲离间我叔侄,惟叔父鉴之。国家之福,亦宗室之福也。”已而,山东军民告变者日集阙下。

是月丁卯,高煦遣百户陈刚斋奏,言仁宗皇帝不当违洪武永乐旧制,与文臣诰敕封赠;谓上不当修理南巡席殿等事,为朝廷过;遂斥二三大臣为奸臣,而指夏原吉 (11)为首,并索诛之;末为危语,以撼朝廷。又为书谕京师公侯大臣,指斥乘舆,索诛奸臣,造诬饰诈,极其诋毁,且言已分兵守要害,以防奸臣之逸。上览之曰:“高煦之不臣,天地祖宗实监临之。”出奏及书示群臣,叹曰:“我国家不幸,有此事,岂可已乎?”遂命行在兵部榜示中外,命太师英国公张辅曰:“今联亲督师,一切机务,卿其相朕。”辅对曰:“高煦徒怀不臣之心,而素怯懦,且今所拥悉非有谋能战之人,愿假臣二万卒,保为陛下擒之,不足仰烦至尊。”上曰:“朕任卿一人足以擒贼,但新即位,小人尚有怀二心者,亦当以慑服之,朕行决矣。”分遣诸将,严各城守备,中外戒严。下令京城搜索高煦所遣奸细,许自首免罪,给赏。敕各处守帅以兵从征。……

戊寅,驻跸兴济县。乐安护卫军校有脱身归正者,言高煦立五军:王斌领前军,济阳王监之;韦达领左军,临淄王监之;盛坚领右军,昌乐王监之;朱恒领后军,淄川王监之;高煦亲率中军,世子留守王城,择日出兵。又言高煦初约蕲荣先经取济南,然不得按察司、布政司官之心,继闻大军已出,遂不果行。朱恒应天府人,力言:“宜引精兵趋南京,得南京,大事成矣!”众不从。高煦初闻廷遣薛禄将兵,喜曰:“此易制也。”及闻上亲征,始有惧心。群臣闻所言,皆叩首曰:“皇上精于料敌,贼不足平矣。”上曰:“困兽犹斗,不可忽也。”……

庚辰,车驾至盐蓐山阳武侯蒋禄绐驰奏,前军已至乐安城下,高煦约以明日出战,上令大军等食兼行……辛已昧爽,至乐安……壬午,驻跸乐安城南。高煦将出,叛党王斌等固止之曰:“宁一战以死,不可为人擒也。”高煦给斌等复入宫,遂潜从间道出,为官军所执以献。文武群臣列奏其罪,请正典刑,上曰:“彼固不义,祖训于待亲藩自有成法。”群臣复言:“春秋之法,大义灭亲。”上却之,但命以群臣劾章示之,高煦跽言:“臣罪万死,惟生杀在皇上。”遂令高煦为书召诸子同归京师,又遣其所亲信内侍还府中,慰安宫眷。下令城中,罪止坐同谋者,胁从者勿治。遂执其同谋王斌、王彧、韦达、朱恒、钱巽等数十人,悉下锦衣卫狱。

《宣宗实录》卷二○

[注 释]

①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②太祖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1398年在位。③建文君:即明惠帝朱允炇,朱元璋之长子朱标之子。公元1398年—1402年在位。④太宗皇帝举兵靖内乱:此指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爆发的“靖难之役”。⑤储位:即皇太子之位。⑥云南:今云南昆明。⑦青州:治今山东益都。⑧大渐:病危。⑨上:明宣宗朱瞻基。⑩二叔父:汉王朱高煦是宣宗的二叔父。(11)夏原吉:字惟哲,祖籍德兴。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官至户部尚书、少保、太子少傅,为政能得大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朱高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朱高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www.fgly.cn/archives/138103.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