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观有哪些(真相:99%的中国企业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价值观)

夏星

编者按:本文作者 Elliott Zaagman 是一名培训师、组织变革管理咨询师,专注于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通过采用全方位四维的模型,他帮助企业从内到外、充分的做好全球化的组织文化准备工作。想要联系他的,敬请查看他的Linkedin,或加他的微信(Id:ezaagman)沟通。

企业价值观:企业的“DNA”

价值观好比源代码,是一个企业的DNA。价值观比任何东西都更能影响一家企业的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最终也正是这些产品和服务定义了品牌。许多公司虽然偶尔有一两个好想法,也还是会逐渐衰落。只有明确一致的价值观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与员工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企业价值观”在中国:说不清道不明

我发现,在中国确实很难对企业价值观展开讨论。当初研究这个问题时,我在微信发帖寻求有明确价值观并成功执行的企业范例。最后收到了30份回复(基本上都推荐阿里巴巴,联想,或者华为)。但每当我跟进某个案例时,发现很少有人能清楚的把自己公司价值观表述出来,也很少有人了解价值观如何影响员工行为和公司运作。

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很多年轻的城市职场人士,他们中有很多人在中国科技公司或者跨国公司的人力部门或公关部门任职。以前我给很多传统型企业做过员工培训,每次我问学员如何定义自己公司的价值观时,培训室里总是鸦雀无声,我能感觉得到领导的不悦。有的时候,我问他们公司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们公司是一家全国前十的公司”,或者是“我们的目标是领先××市场”。这些回答把企业价值观和地位混为一谈,根本没有指出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人说:“我们富有激情,工作勤勉”,其实也和我的问题沾不上边。

中国企业的价值观困境

那么,为什么中国很多员工没办法清楚地说明自己公司的价值观呢?我询问了6位不同的中国职场人士,最后得到了相似的答案:

1. 概念误解

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他们根本不了解企业价值观。和我聊过的很多中国职场人士似乎都不知道价值观是什么,只把它看做某种理想主义或不切实际的概念。有位商业记者还说,“中国商界非常残酷,竞争激烈,要想成功就不能拥有价值观”。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完全没有搞清楚价值观的真正定义。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有的人或企业的价值观卓有成效,有的却腐败消极。说某家公司或某个人“没有价值观”就好比说一个人没有DNA。

2. 权力结构

一家跨国公司的中国高管和我说,“比起其他国家,中国的组织奖惩制度更多是由位高权重的人决定。如果一家公司非常有原则的话,很少会出现制度向掌权的个人低头的现象。”

3. 钱与权

有个中国的商界人士更愤世嫉俗地向我解释了中国的企业文化,不过首先我得声明我个人并不赞同他的说法。“在中国,强权即公理,有钱能使鬼推磨。除了钱和权,什么都没用。钱和权就像胡萝卜加大棒:有权你能驱使人办事,有钱你能花钱雇人办事。”

4. 沟通方式

东西方交流方式的差异也让我大受启发。一位住在加拿大的中国公民告诉我:“东方人的交流方式往往比较含蓄,西方人则更坦率,他们会把所有事情大声说出来,但在东方,有些事情不说出来但大家都懂,通常让人觉得更舒服。”

“庞氏骗局”vs“价值投资”:企业文化的两个极端

且不管原因,作为雇主和消费者品牌,如果一家公司对价值观及其作用没有明晰的概念,最后很可能会酿成人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文化庞氏骗局”。这时候,企业的卖点就会变成“我们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快来买我们的产品/成为我们的一员吧。”呃……那你为什么能赚这么多钱呢?“因为我们是一家成功的公司。”最近我在和一个在某家近日快速扩张,引起了很多人关注的中国企业任职的宣传人士聊天时也有同样的经历。我们是用英语聊的,对方曾经在国外留学,所以语言不成问题。我问她,“你怎么描述你们公司的品牌呢?”她说,“我们是一家全国前×的公司。”我又问她,“没了么?”她沉默了。

文化上和金融上的庞氏骗局都只能维系成功的表象,不能形成支撑的系统,而价值投资却能从内而外的建构完善。换句话说,价值观创造价值。

跨国企业如何确立价值观——以Facebook、联想和阿里巴巴为例

如果国内公司的价值观很重要,那在国际上肯定也必不可少。在国内,虽然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情景和价值体系是先入为主的,但它们确实在支配我们的行为。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根本无法想象价值观到底怎样影响着我们。它们深深体现在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我们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企业向海外扩张时,原本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很容易与海外员工和消费者发生冲突。如果不仔细反省自己的价值观,不了解这种价值观会吸引哪类人,就会给自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趋势表明,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专注于客户,至少在消费品和服务领域是这样。亚马逊的每次例会都会在长桌的上首空出一把椅子,意在凸显对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人:客户。在知识领域,成功越来越取决于员工的参与,人力资源部门要想办得好,一定要多多关注员工。

1. Facebook:培养一种“文化敏感性”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言行要与国际公认的价值准则一致,这一要求比企业本国的企业文化更为严格。扎克伯格在谈到Facebook的全球化时说的非常到位,“我没打算让Facebook成为一家典型美国企业,我也没打算借Facebook向全世界宣扬美国的价值观……我只是想变得具有文化敏感性,能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

我们可以在过去的这一年里通过Facebook解决泰国市场的方式看出他们的成功和挑战。去年十月,泰国人民爱戴的国王去世了,Facebook遵循当地习俗,在哀悼期间取消了网页上的所有广告。刚过去的五月,Facebook也曾面临过更复杂的窘境,泰国政府强迫他们删除一段被认为冒犯现任领导人的热门视频。他们不得不在言论自由和对当地法律和风俗的敏感度之间做出抉择,随后还是选择了后者并删除了视频。

2. 联想:落到实处的价值观

遵照条条框框的国际公认价值观办事虽然不太轻松,但对国际组织创造基础“源代码”来说非常重要。其实也没必要制定太复杂和太理想主义的价值观,简洁实用反而最有效。例如,联想的基本原则就是“说到做到,尽心尽力”,简单直白,却清清楚楚地展现了驱动其企业文化发展的交流和责任原则。

我欣赏这个原则,还因为它以行动为导向,而不仅仅是个抽象的术语。很多公司都用“精益求精”,“诚信”或“创新”这类词汇作为价值观,但除非他们用明确的行为来证明,否则都只是空洞无物的,而且还会造成不同文化间的迷惑。打个比方,“诚实(honesty)”的概念在交流方式直接坦率的丹麦和在含蓄内敛的日本可能有着很大的不同。

3. 阿里巴巴:以“德”服天下

除了联想,阿里巴巴似乎也因其全球化的企业价值观形成了坚实基础。几个月前,一个童年时代就认识的朋友给我分享了一段Facebook上马云公开谈论创办阿里巴巴前的失败经历的视频,据我所知这位朋友从未去过中国。马云流利的英语就是他与全球观众产生共鸣的基础,而且他一直试着传达他们公司的核心:企业家的道德。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点,不管你是哪个国家的人,肯定都很容易买他的账。我也由此想到了我的父亲,祖父,甚至每一个中小企业家,我知道就算是在非洲,在拉美或者印度,这一点对于经营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阿里巴巴把道德的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后来才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马云和中国手镯企业家以及美国樱桃农场主等多位中小企业家代表,共同做出了一项大胆明确的声明:“我们因一位中小企业家而萌芽,因许多中小企业家而成长,未来也将因坚信企业家的价值观而继续成功。”

“丑陋”的跨国企业

作为一名出国游客,在海外旅游最粗鲁的行为,莫过于亵渎当地国家的宗教制度和机构,很多人甚至都没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不管是政治实体、宗教还是历史纪念碑,一旦无视他们的存在,违反相关的习俗和规定,后果往往会很严重。

游客出国要讲素质,公司“走出去”更应检点。几十年之前,外国公司刚刚进入中国,很多公司不懂尊重中国的政治制度而屡屡碰壁。尽管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宗教制度和机构,但是不尊重这些制度和机构,公司就一定会损失惨重。

关键是要清楚每个国家的神圣制度和机构有哪些,以及有哪些不可碰触的底线。比如,在泰国,这条“底线”就是佛教和皇家;在巴西,就是关注神学和自由解放的天主教堂以及强调生活和工作协调的工会,后者的这种理念常常和中国公司一直以来的运营方式发生冲突。

在许多国家,媒体自由已成为一种制度,在这方面做得比中国好得多。因此,如果在国外用对待中国媒体的传统方式和西方媒体打交道,可能适得其反。一位居住在国外的中国公关专家说:“在中国,我们经常出钱收买媒体,非常奏效。但在国外,你如果这么做,人们就会认为你有腐败嫌疑,结果可能会引火烧身。”

严格的法律体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西方尤是如此。如果中国公司按照在中国的司法习惯去对待西方的法律,结果往往会招致司法审查。当地司法专家也会认为中国公司是在要求他们抛弃自己的职业道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中国企业美国分公司法务执行官说:“我必须辞职,我别无选择。如果我按他们的意思做,我一定会臭名远扬,以后本地的公司都不会雇用我。”

题外话:说说“丑陋的美国人”和“丑陋的中国人”

我20岁的时候通过我们大学的一个项目去了趟欧洲。除了之前去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度过几次假,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在离开美国之前,我记得那位教授叮嘱我:“无论你做什么,都别做‘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美国人”这个词起源于二战后,当时世界各国正从战后复苏,而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蒸蒸日上,国力强盛。“丑陋的美国人”指的是当时仗着美国国富民强到国外旅行的时候说话大声、盛气凌人、举止轻浮、傲慢无礼、充满种族优越感的美国人。教授提醒我要意识到这些对美国人的成见,要求我们出国的时候一定要举止文雅,三思后行。

现在,中国游客在世界各国眼中的形象如出一辙。或许最过分最令人震惊的行为要数2013年一位中国年轻游客在古埃及神庙的艺术品上涂鸦刻字了。

去年春天,有人拍到中国赴日游客手握自拍杆,爬上樱花树自拍,把樱花弄得七零八落,日本国内一片哗然。很多人开始提议设立“仅限中国人”的专区,减少对树木的破坏。针对中国游客的无礼举动,日本北海道政府、泰国政府以及新华社颁布旅行指南,希望中国游客在国外旅行时注意自己的行为。

中国游客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行为我也有所耳闻。当我到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其他国家旅游的时候,我告诉当地人我现在居住在中国,这时候他们常常会向我抱怨中国人盗走珍稀珊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或者言语粗鲁等。尽管“游客礼仪指南”可以提醒游客要注意些什么,但是很多事情其实取决于游客如何看待旅行的目的。如果你是出于好奇,想看看世界的样子,把旅行当做学习的机会,那你就会举止得体,遵守规则;如果你是把自己当成消费者,花钱出国度假想着就是为了“把本儿捞回来”,那你自然就会无所顾忌,为所欲为。

有一点我要说清楚,根据我个人经验,我遇到的大多数中国游客都为人善良、彬彬有礼、尊重他人,而且我经常和中国朋友到国外旅行。但有时候往往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一个人的行为在国外很容易被解读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性。

华为:实力虽强,企业观有待完善

我在中国为中国企业工作了7年,人们最怨声载道的一家公司就是华为。不管仍然在职或者已经离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们都抱怨华为几近疯狂的工作热情和活力,有些人说在华为人人都拼命往上爬,公司到处都是偏执狂。

Glassdoor.com上一份针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报告显示,华为的评分一直很低,这在其他公司从没见过。员工认为华为存在种族歧视、不遵守当地法律、非中国籍员工缺乏上升机会以及对人权缺乏尊重等问题。他们的海外公关似乎也做得很差,华为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一个与外媒打交道时尴尬不断的神秘组织。

所以我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华为在管理外国员工和与外国媒体打交道上做得那么糟糕?华为已经是中国最佳之一甚至是最佳的跨国公司了吗?我认为这和价值观有关系。华为的价值观在所有中国企业中恐怕是最清晰的了:他们关注客户,要求员工竭尽全力,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更低的价格满足客户需求。

这就意味着华为经常忽略企业“以人为本”的精神。一位资深的人力咨询师告诉我:“华为的人力资源只是运营的一种手段。华为只知道实现想要的结果,只关注盈利,对员工的关怀做得很差,但是他们毫不在意。”

我和在华为效力多年的员工交谈过,无论他们现在还在华为还是已经离职,上述这种情况在我和他们的谈话中都有所体现。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公开表示对文化敏感态度表示反对。有一个人说文化敏感让人分心,另一个人说全球化组织中的文化包容理念只是“西方的神话”。

因此我感到非常矛盾。我个人愿意在华为工作吗?绝不。但同时我很尊重他们。他们能够认清自己,完成所有项目,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公司上下,里里外外都坚持这种风格,而且行之有效。

最后的反思

要意识到并深刻反思你的价值观。价值观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体现在公司本质的方方面面。你要思考什么东西对管理很重要?具有什么特质的员工契合公司文化?

用行动定义你的价值观。不同的人对“创新”、“诚信”、“执行”等价值观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当你用行动践行你的价值观时,一切就不言自明了。

创造一套全球通用的价值体系。所谓“物以类聚,鸟以群分”,人们总是习惯根据国家或者文化把自己同别人区别开来。但是这种做法在跨国公司是不可取的。要改善这一状况,就要强调互相理解和全球化的包容性价值观。

不要像丑陋的游客一样行事。进入市场之前,要对目标客户和员工充满兴趣和好奇,要主动学习而非一心想着操控他们。

避免公司文化的庞氏骗局。要志存高远,不要拘泥于现状。无论多么不起眼,笃信一切你相信的东西,并且一以贯之。要记住:价值观创造价值。

(36氪编译组出品,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译者:李娉婷,林泽勋;编辑:郝鹏程,Eddie)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梁天平,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243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