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损的剑柄(66年云南农民卖废铜给供销社,图案诡异引怀疑,专家鉴定大受震撼)

青青

1966年春天,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张增祺来到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参加“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这天,张增祺和同事王大道准备在李家山附近勘察,在路过供销社时,正和王大道有说有笑的张增祺忽然被墙边堆积起的“垃圾”吸引了目光。

“这个东西形状真奇怪”。

张增祺站在原地对王大道说,“你看看,那是铜吧?”

王大道拉着张增祺走到“垃圾堆”前,这里堆积的都是供销社从农民手中买来的废铜烂铁。

两人蹲下身,张增祺摸着最上面铜器,用手清理掉覆表面的泥土。

张增祺和王大道看清了上面的图案,瞬间惊得张大嘴,“这个图案好诡异!有点瘆人”。

这件诡异的东西是什么呢?

发现

张增祺仔细打量了一会儿,越来越觉得这个诡异的图案有些熟悉,他偏头对王大道说,“像以前祭祀的图案”。

王大道也觉得有点像,“拿出来看看”。

两人没敢直接将这件铜器拿出来,生怕它被腐蚀严重,一用力就断了,王大道扶着这件铜器的上半部分,张增祺将它旁边的东西拿开,露出了这件铜器的模样,“是一把青铜剑!”

路过供销社的村民驻足停在张增祺他们身后,不明白这两个知识分子怎么对着一堆废铜烂铁感兴趣。

村民老严看他们窃窃私语,出声打断他们说道,“我这里还有些差不多一样铜器,你们要吗?”

张增祺听到这句话,拿起他们从废铜堆里找出的一柄青铜剑兴奋地问,“是这个样子的吗?”

围观的村民看到张增祺手中的青铜剑,纷纷抢先开口,“我接家也有”(云南玉溪方言,意为“我们”),“地里多的是”……

老严放下扛在肩膀的扁担,拉开麻布给张增祺看,“都是,都是,你看嘛”。

王大道蹲下身仔细辨认老严担子里的铜器,这些铜器上都雕刻奇怪的符号,或者是恐怖的表情,王大道激动得手有些抖,这哪里是废铜,明明都是青铜器。

老严看王大道欣喜若狂的表情,觉得纳闷,看了眼同样兴奋的张增祺,不明所以地问“怎么了嘛?”

有几个机灵的村民看到张增祺他们对一堆废铜感兴趣,连忙跑回家把前阵子捡来的几个废铜装好又拿回来。

此时,供销社前已经人满为患。

张增祺和王大道被村民们围在中间,村民的手中都举着铜器,“看看我接这个,图案更多!”

张增祺将早先从墙角废铜堆里找出来的青铜剑护在胸前,生怕被碰坏了。

王大道急得跺脚,他朝村民们喊道,“乡亲们不要挤,等会碰坏了,你们把东西收好,一会我们挨家挨户地去看,可以吗?”

村民听到王大道这样说,伸出去的手缩回来,学他们保护青铜剑的模样,把这些废铜紧紧贴在胸前,原先他们以为这堆废铜没什么用,供销社给了每公斤2元的价格回收,于是,他们捡到后就会拿来卖,赚些钱用来贴补家用。

没想到,从省博物馆来的张增祺和王大道居然觉得这是宝贝,这让李家山的村民开心极了,有些人心里盘算着等会再去挖一点,说不定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张增祺和王大道和供销社的人先说好了价钱,按照村民卖给他们的价格,将那柄青铜剑买回去。

回住处的路上,张增祺一直没松手,平时十多分钟的路程,他们今天走了一倍的时间,等进门后,王大道拿了一块干净的布放在桌子上,张增祺才小心地把手中的青铜剑放下。

张增祺拿出专门清扫文物的刷子仔细地清理这柄青铜剑,附着的泥土和灰尘被一点一点扫开,露出了它原本面貌。

张增祺和王大道不自觉屏住了呼吸,这柄剑是青铜剑,长约28厘米,因为没有保护好,剑柄出现了破损,剑身也有腐蚀的情况。

剑柄和刀刃处都有梳高髻(jì)佩戴饰品的浮雕人物,他们均瞪着圆圆的双目,张开大口,戴着大耳环,身上穿的是对襟长衫,腰间有圆形扣饰的束带,双手都有镯子和钏(chuàn)。

但让张增祺和王大道感觉怪异的是,青铜剑柄和刀刃处浮雕人物的动作。

在青铜剑柄处的浮雕人物脚下有一个人头,表示的意思是一个人杀了另一个人,可在刀刃处的人却举起双手,半蹲着身子,像是在庆祝。

“这是以前人祭祀的场景”。

张增祺观察许久后下了定论,认为这件青铜器是以前的人用来祭祀的。

可在历史上并没有关于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有古墓的记载,这件青铜器是从哪来的呢?这些村民又是怎么捡到它的?村民手中的废铜里还有没有这样的青铜器?

出处

张增祺和王大道将这柄青铜剑妥善放好后,来到龙街公社早街生产队里相熟的老农家里了解情况。

这位老农已经听说了早上张增祺两人从供销社买走废铜的事情,正准备出门去找他们,没想到在家门口碰见了。

张增祺直白地开口问道,“这些废铜都是哪里来的?怎么卖到了供销社去?”

老农给两人倒了一杯水,慢慢说起这些废铜的来源,这要追溯到50多年前的一场大雨和李家山古老的传说。

传说,在古时候李家山是一个战场,诸葛亮曾经在这里打仗,死了许多将军和士兵,出于种种原因,在李家山战死的人们尸体并没有被各自的军队妥善掩埋,反而和他们的兵器一起暴露在空气中,被山土掩埋。

那时的李家山人迹罕至,荒草长满了山头,有许多野兽出没,在山下还有一个峭石温泉,虽然清澈见底,但是周围布满怪石,到了晚上,月光照在怪石上,山林中传出野兽的嘶吼声,和风吹起树叶的“沙沙”声,会让人错觉看到了古时战死的人,觉得毛骨悚然。

张增祺在李家山待了一段时间,对这段传说略有耳闻,“温泉是真的,就是这个古战场……”

说到这,张增祺停顿了一下,和王大道互看了一眼,今天他们拿回去的那柄青铜剑有极大的可能是古人留下的,而古人能存留下这些东西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的墓葬中。

这个想法冒出在两个人的脑海里,张增祺越来越兴奋,急不可耐地催促老农赶紧告诉他们,这些“废铜”的是从哪里捡来的。

大爷嘿嘿一笑,指着窗外的山头,“就是那边”。

是山里?张增祺的心咯噔一下,难不成是墓葬口被打开,村民们进去拿出来的?这个想法一冒出头,立刻被张增祺否定。

从村民的表现中看,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废铜”是青铜器,也不知道它们的价值,怎么可能去墓葬里拿出来的。

老农慢悠悠地喝了一口水,看张增祺着急的样子哈哈一笑,王大道也急,开口说道,“大爷,别再吊着我们两个人了,赶紧说吧”。

老农浑浊的目光眺望着远方,想起了50多年前落在李家山山上的那场磅礴大雨。

那时的老农是一位身健体壮的少年,他原本是来山上摘果子的,看见大片的乌云压在李家山上空后,以为大雨来得没有那么快,想多摘一会儿才下山,没想到倾盆大雨眨眼间就到了。

硕大的雨滴砸开了松软的土,溅起不小的泥水,他怕极了,这山上狂风大作,也没有地方躲避,他咬紧牙关决定赶紧冲下山去。

当时,少年是在西南坡,他看着雨水冲刷的土,顾不得怀中的果子,只想赶紧下山。山路本来就难走,少年浑身被雨水打湿,天边响起一声惊雷,少年的脑海中不合时宜地想起李家山古战场的传说,吓得腿软瘫坐在地里。

“哎呦”。

少年觉得屁股被什么东西硌到,他怕极了,但是他压根站不起来,“这不会是以前人的尸体吧?”

少年越想越觉得可怕,索性这时,久久不见他回来的父亲找来,看到瘫坐在地的少年骂了几句,又将草帽给他戴上,“克了”。(“克”为云南话中的“走”)

少年拉着父亲的手站起来,悄悄转头往刚刚坐下的地方扫了一眼,大雨不断冲刷着泥土,老农看不太清这是什么,但能确定不是尸体,这让他松了口气,打算等雨停再来看。

大雨下了许久,上山的路堆满了泥土,少年等了两天才上山。

少年蹲在旁边,疑惑地看着这件东西,泥土掩埋了一半,露出来的这半上有许多奇怪的图案,少年觉得新奇,便找了一根粗壮的树枝将这个东西挖出来。

“像一个器具,但不知道是什么”。

时间太久,少年只模糊地记得青铜器的外观,说不清它表面的图案,“从那次大雨后,每次下大暴雨,或者发生山洪,总能在山上捡到一些带符文的铜器,还有玉”。

张增祺越听越激动,请求大爷带他们去山上看看。

没想到张增祺一出门口,就看到许多翘首以盼的村民,他们主动揽下引路的活,把张增祺两人带到了李家山上。

张增祺和王大道两人跟着村民走到他们捡废铜的地方,看着半掩在土中的青铜器,两人彻底惊得说不出话,这些青铜器到底是什么呢?

惊人发现

张增祺话都说不利索了,这简直是重大发现,将会给我国的历史文化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大道让张增祺先留在这里,他回去拿工具过来。

围观的村民不解,“这些废铜直接用手挖出来就好了,要不然用铲子铲几下就出来了,很好弄得”。

张增祺没有和村民过多的解释,安抚他们先回家,等晚些他们会去村民家中收购这些废铜。

听到捡来的废铜可以被省博物馆的人收购,村民不再追问,高兴地回了家,较为年长的村民想起了古战场的传说,认为李家山土里肯定埋藏着大秘密。

张增祺在等待的过程中,梳理了有关李家山的信息,又在附近走了走,探勘地形和土质。

李家山是江川县多依山的分支,东南走向的山势,山脚到山顶高约100米。

1965年,村民在李家山上开垦种植,把山顶变成了200平方米的平地,山顶的土质坚硬,耕地的土下面时黄褐色花土,山坡处多是紫色或黄色风化砂岩,质地十分疏松,所以经过大雨和山洪冲刷后,埋藏在地底的墓葬被破坏,导致青铜器出现。

王大道很快拿着工具回来了,张增祺拿洛阳铲径直地打入地下,带出来的土大多是黄褐色,夹杂了不相连续的灰、黑色土,还含有红色的凹底陶小盘残片、红烧土、炭屑等物。

王大道猜测,“这里的古墓群会不会和晋宁石寨山有关系?”

1955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开始发掘古墓群,67年来,共经过5次发掘,清理出了86座墓葬和5000余件出土器物。

其中在第2次发掘时,在6号墓中出土了金质篆书的“滇王之印”,印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的西汉元封二年武帝“赐滇王玉印”的史实。

李家山的墓葬群和这个史实有关系吗?这里埋藏了一段怎样的历史呢?

因为没有更多的探测工具,张增祺和王大道只能在西南坡和山顶简单地勘探,再根据土质等因素分析,结合村民捡来的青铜器和供销社的收来的青铜器图案作出结论:李家山的山顶和西南坡有密集的古墓群。

这个发现,让张增祺兴奋不已,他带着几件青铜器回到省博物馆汇报,但因为一些原因,李家山古墓群工作只能先搁置。

张增祺长叹了一声,但因为局势紧迫,他只能赶回李家山呼吁所有村民保护古墓群。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被许多村民否了,要保护就意味着他们的种植面积变小,粮食产量会减少,要是气候好,大伙省点吃还行,可要是碰到自然灾害,大伙岂不是要饿肚子。

张增祺也想到了这件事,可要是不管不顾的开垦种植,那对古墓群的伤害极大,事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此时,有人站了出来,严肃的问张增祺,“下面是不是埋着很宝贵,很有历史性的东西?”

张增祺不太想说,因为担心有些利欲熏心的人去偷盗,会破坏古墓群,还会让国家的文物流失,张增祺纠结再三,还是点头承认了。

询问的村民沉默了几秒,随即说道,“我支持保护,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历史,如果被破坏了,就找不到我们的根了”。

村民的这番话触动了许多人,可仍有人在饿肚子和保护文物中摇摆不定,张增祺看到了希望,更加卖力地劝说村民,最后,在早街生产队的支持和帮助下,李家山的古墓群做了妥善的保护。

张增祺用每公斤3-4元的价格买走了村民家中的青铜器,这个价格比供销社贵,在当时已经算是巨款。

春去秋来,张增祺无时无刻不挂心着李家山的古墓群,终于事情在1972年有了转机。

1972年1月8日至5月中旬,张增祺带领考古队伍和江川县文化馆正式对李家山古墓群进行发掘,此地发掘出战国至汉的古墓27座,出土文物有1300多件。

经过专家分析,最先被张增祺发现的那柄青铜剑让专家们大受震撼,它是这批古墓发掘的起因,名叫做“猎首纹铜剑”,这种猎头的习俗在我国各民族中极为少见,刀柄上的人头代表着战功,或者用于祭祀农神。

1991年12月19日,云南省考古所和江川县有关单位组成联合发掘队,对李家山展开第2次发掘工作。

李家山古墓群出土了许多铜鼓和高规格的青铜器。通过对比晋宁石寨山墓葬,考古专家推断,古滇国的统治者最早就在李家山一带,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将古滇国经济、政治中心向石寨山移。

西汉中央王朝和古滇国打仗,古滇国失败,滇王残余的势力退回到了李家山一带,直到中原王朝推行郡县制,取代了滇王的政权。

结语

自从李家山确定有古墓群以来,就出现了许多盗墓者,有非常多的文物流落在外,甚至发生过命案冲突。

例如,1993年3月31日《云南经济报》报道的,李家山出土青铜民居被偷盗转卖到香港,在拍卖市场标价600万港币。

文物是历史的结晶,它们无声的讲述一段历史,每一件文物都应该被妥善保管、珍藏。盗挖古墓、倒卖文物都是违法行为,盗挖古墓能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死刑;倒卖文物能判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根,人人有责。

参考资料

[1]探索·发现 《当地农民竟把“国宝”当废铜卖给供销社》 20220810

[2]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猎首纹铜剑

[3]光明日报 《在李家山,探寻古滇青铜文化》 20220221

[4]彝族人网 《李家山——古滇国中心》 20050321

[5]考古学报 《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发掘报告》 1975第二期

[6]人民网 《昆明晋宁:古滇文化秘境——石寨》 20220507

[7]百度百科 盗掘古墓罪 倒卖文物罪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甘远志,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124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