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两会召开时间和结束时间(两会微镜头 |“我当‘委员记者’这三年”)

夏星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这个时间节点,对黄榜泉、朱山、潘晓慧3名住黔全国政协委员来说,不仅是政协会议履职任务圆满完成了,还有兼职的“委员记者”任务也圆满完成了。

从2020年全国两会开始,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各省媒体记者不再赴京到政协会议现场采访。为了能给贵州新闻媒体传回会议现场照片和采访视频素材,黄榜泉、朱山、潘晓慧3名委员应邀在政协会议期间当起了“委员记者”,为贵州媒体做好两会报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年“委员记者”经历有什么收获和感悟?听听他们的故事。

住黔全国政协委员黄榜泉(左) 、住黔全国政协委员朱山(中)、住黔全国政协委员潘晓慧(右)

“后方就等着我们的‘米’下锅,要尽量完成好任务。”

3月10日上午9点32分,主持人刚宣布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潘晓慧就赶紧往会场外走。“为了能早点到人民大会堂广场,抓住从会场陆续出来的贵州委员采访。”

因为到得早,她这次一共采访到了5名住黔全国政协委员畅谈参会感受。20分钟后,她拍摄的采访视频就了贵州媒体群里。后方记者接收到这些视频素材,很快就编辑成文字稿件、视频,传播到了贵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手机上。

潘晓慧告诉记者,每次她都是同组委员中跑在最前面的。“同组委员都说‘你太敬业了’,我说没办法,后方就等着我们的‘米’下锅,要尽量完成好任务。”

“委员记者”潘晓慧在采访

“为了采访,差点没赶上回酒店的车。”

委员们每次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完全体会议后,都要乘车返回各自界别所在的酒店。从散会到乘车的空隙,留给采访的时间并不多。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人民大会堂广场上的风特别大,手机录视频都听得到呼呼的风声。

为了能录到音质好一点的视频,黄榜泉和被采访的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耽搁了一些时间。

“才采访了2分钟,就发现车快开了,我们差点没赶上回酒店的车。”黄榜泉说,这次经历让他对记者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做记者挺不容易的,我们代表委员应该多支持记者的采访报道工作。”

“委员记者”朱山在采访

“当‘委员记者’,是向其他优秀委员学习的机会。”

这三年,朱山委员不仅当贵州省内媒体的特邀委员记者,还当过人民政协报的特邀委员记者。

“全国政协委员里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记者到不了会场采访,我们委员来兼职做记者,既让外界了解委员的履职情况,也给了我们向其他优秀委员学习的机会。”朱山说。

近两年,朱山在全国两会期间都会应“天眼新闻”客户端记者的请求,帮助采访几位外省委员谈谈贵州。到今年会议结束,他共采访了王文银、孟凤朝、孙来燕、王美华、郝振山、杨玉芙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畅谈心目中的贵州。后方记者将采访视频编辑成稿件推出后,为读者呈现了多视角的贵州印象。

“这不仅是在宣传贵州,发出贵州好声音,也是在发出中国好声音。”朱山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帮媒体采访过的委员,很多都到过贵州,有的甚至还到贵州投资,参与贵州发展,采访过程中他经常被感动。

“委员记者”们说,这几年参会同时兼职当记者,是一段珍贵的经历。虽然自己的采访设备要差点,技术不如专业记者好,去做采访还会耽误自己一些时间,但是委员身在现场可以捕捉到更多现场的情况,能给新闻媒体帮上忙,大家都觉得挺开心。自己从以前的被采访对象变成采访者,从记者视角看到和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在当“委员记者”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增长的技能,也可以用到今后的工作生活中。

被“委员记者”采访的住黔全国政协委员说,看到委员在履职的同时还要帮忙采访,挺辛苦的,所以每次都积极支持配合,大家一起为发出委员履职好声音共同努力。

短评:

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是新时代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委员客串记者,帮助新闻媒体做好两会宣传报道,也是在发挥凝聚共识作用。“委员记者”,这个疫情防控背景下诞生的特殊群体,让我们看到了委员们在双重身份下的同一颗初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曦

编辑 张婷

编审 闵捷 李劼

来源:天眼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李家俊,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186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