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像国企单位制度,种地的人每年干活单位开工资,农民是不是就能富裕起?

爱生活的丸子

黑龙江农业像国企单位制度,种地的人每年干活单位开工资,农民是不是就能富裕起来?

这不就是黑龙江农垦没实行家庭农场时候的职工制度吗?农场提供土地、种子、机械、肥料,职工出人种地领工资。最终的结果是什么?连年亏损、产量不高、开不出工资,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黑龙江农业像国企单位制度,种地的人每年干活单位开工资,农民是不是就能富裕起?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使用“计件”的方式来进行管理,通过统计工作量来计算工资收入。我感觉这是不了解农业的朋友才会有的想法。农业生产中,人力的工作量是有限的。而且,人和人之间从事农业生产的速度和质量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说,以“计件”的方式来计算工资,会有很多“滥竽充数”的先生来混日子。

黑龙江农业像国企单位制度,种地的人每年干活单位开工资,农民是不是就能富裕起?

黑龙江的农业生产最终的出路还是大机械化、大农业的家庭农场路子。有了大型农机,一个家庭可能管理几千亩的耕地,其实这个路子也是走一些农业大国的模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推广土地流转了,就是要让那些想种地、能种地、还能种好地的“能人”来管理耕地。

黑龙江农业像国企单位制度,种地的人每年干活单位开工资,农民是不是就能富裕起?

所以,黑龙江农业最后的路子还是要让个人耕种,走大农业、大机械化的家庭农场模式。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其他网友对黑龙江农业像国企单位制度,种地的人每年干活单位开工资,农民是不是就能富裕起?的观点:

谢谢邀请!

这种模式究竟是否会让农民富裕起来,咱们先姑且不论,先分析这样做的几点好处:

首先,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的种植。以前每户农民家里的田地总面积较小,不适宜采用大型的机械化作业,因而相对来说,种植成本较高,农民卖粮的收入扣除成本后所剩无几。

其次,以前农户对天气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果要赶上风调雨顺的年份可能稍好一些,如果要是碰上早涝年份,则收入会大大的减少。因而,采取这种模式,相对来说,减少了农户的种植风险。

最后,采取规模化集体农庄的方式可以进行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而以前单一的农户可能不具备的一些相关技术或成本投入过大而无法推行的项目都成为了可能。

农户们规避了以上的一些风险,是否就真的能富裕了呢?这还要从分配的机制上来说,比如说承包方每亩给农户多少补贴,每个月工资能给到多少,这都是要统筹规划的。如果作为承包农场的承包方,给过低的工资或者说是土地承包的费用,农户肯定也不能富裕。

因而当地政府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指导和规范,从而保护农户的根本利益。而采取该模式增加的收益尽可能向农户倾斜。

黑龙江农业像国企单位制度,种地的人每年干活单位开工资,农民是不是就能富裕起?

黑龙江农业像国企单位制度,种地的人每年干活单位开工资,农民是不是就能富裕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焦雅辉,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192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