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秘诀”是秘而不宣还是根本就说不出来?你对此怎么看?

四川小唐

首先说说书法有“秘诀”吗?我认为是有一些“秘诀”的,但这种“秘诀”也是相对来说的。例如现在我们都在研究的“晋唐笔法”你敢说没有秘诀吗?这个东西吸引了那么多书家去研究,去追寻探索,就说明了大家都还不知道其中的秘密,或者说还没有一个东西能得到大家的共识,但是其本身又是很有价值的,这种东西就是我们在追寻的“秘诀”。

“秘诀”是相对的,有的时候你的学习没到一定的水平,有些高深的东西给你说你也不懂,例如当初看很多书法文章,说到王羲之和王献之书法的区别,王羲之是内擫,王献之是外拓,我就不懂啊,我看起来差不多的啊。但后来我明白了,这是用笔上的区别,后世的颜真卿、柳公权将这种外拓的笔法更夸张地运用的时候,就产生了新的一种书体。

书法的“秘诀”是秘而不宣还是根本就说不出来?你对此怎么看?

书法的“秘诀”是秘而不宣还是根本就说不出来?你对此怎么看?

书法的三大要素:笔法、结体、章法,其中结体、章法是属于显而易见的,只要你有作品在,那么你的结字、章法就已经暴露在人的眼前了,但你这字是怎么写出来的,那不在现场看你写的人,就得好好琢磨一下了,这一笔一画是用什么笔法写成的。

我记得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看的很多书上教我们写字的方法都是各种的画圈圈,入笔要藏锋,逆锋入笔折一下再下来然后再行笔,收笔的时候提笔画骨节出来,然后回锋收笔。现在通过学习知道了,这种写法是肯定不对的,古人写字不可能这么麻烦,这种用笔是写不出来古人用笔的那种爽利的感觉的。

这种用笔方法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秘诀,因为我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知啊,如果一开始就有人这样教我,那我不是会少走很多弯路吗,直到现在,因为写起毛笔字的时候还会有时候不自觉地画圈圈。当然,这也是因为我后来写的太少,练习硬笔书法太多的缘故。

对于一个正在学楷书的人来说,你跟他说米芾的写字技法,什么“八面出锋”,我想他是听不懂的。所以,有些“秘诀”不是秘而不宣,而是老师就算给你说了,你没到那个水平的时候,你也不懂。

但在书法史上也确实有些笔法“秘诀”的,不是说秘而不宣,而确实是少数人掌握的,古代本身能有条件读书的人就很少,而还有条件练书法的人就更少了。因此,很多书法的技法都是在士族内部传播的,没一定的关系你是得不到一些书法的“秘诀”的。因为不能大面积传播,因此笔法也很容易造成在某些时候的断层,这种所谓的“秘诀”会失去。因此后人只能通过他们留下的作品来慢慢研究。

接下来我们看看晋唐笔法是怎么传承的:

蔡邕传之崔瑷及女蔡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郗超、谢拙,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传之萧子云、阮研、孔琳之,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授于欧阳询、褚遂良。

其一,欧阳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外甥张旭,张旭传之李白、徐浩、颜真卿,颜真卿传之柳公权、怀素、鄔彤、韦玩。

其二,褚遂良传之薛稷、李北海

通过这些关系我可以得知,书法的传承是有家族性的,没点关系还真学不会,上面这些人之间,不是家人就是亲戚关系,外人很难得到,那你说这算不算是“秘诀”。

通过读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我们得知,颜真卿向张旭请教笔法的问题,因为他们之间没什么亲戚关系,颜真卿去了三次才得到张旭的指点,前两次问笔法的问题,张旭的回答只是:呵呵,从不作正面回复。

而当今社会,学术氛围还是很开放的,很多书法家也原意将他们的一些经验和学问写出来分享,所谓的“秘诀”已经很少了。

对于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来说,你也别想着老是找“秘诀”,书法靠的还是踏踏实实地临帖和苦学,不容半点虚假的成份,也不会有像《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独孤九剑,几日就可学会,然后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你若不肯下功夫,书法的“秘诀”摆在眼前你也学不会,你若肯下功夫,你自己的经验就是你的“秘诀”。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文化,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关注,感谢有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王鹤寿,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139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