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疾病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夏星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崔贯利

赵小明:如果孩子被诊断有心理疾病该怎么办?家长必备的知识

小明语录

药物永远解决不了孩子思想观念的问题。

01

孩子是不是生病了?

有一个家长前段时间说:我的孩子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症。

小明老师说:

你不要轻易下结论,你刚才大概跟我说了孩子的一些表现,我觉得你还是多看几家大医院,特别是真正的专家门诊,然后互相比对一下。

今天孩子的妈妈高兴的过来说,重新找了好几家医院,最后诊断孩子并不是阿斯伯格症。

如果当时按照第一次诊断结果开始吃药,小孩儿会严重到什么程度,或者耽误了他真正的病情,那就可怕了。

02

药,吃了就不能停

大家要知道精神科的误诊率本来就很高。

说到底,那概率就跟摇硬币差不多。

所以但凡遇到这类的问题,一定要多跑几家大型医院,多找几个真正的专家,诊断都不清楚,就乱吃药,那才可怕。

精神病类药物对人的影响是对大脑的生化平衡,那可不是一般的影响。

如果你本身没有病,吃药照样可以吃出问题来。

而且药物一旦影响了大脑生化平衡,还不能轻易停药。

一停药,就会出问题。

03

有没有心理健康的人?

精神病医学和心理学都不属于成熟的学科。

全世界目前对于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也没有一个完全明确的定论。

这就是为什么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是多范式学科的原因,因为它涉及到基因、文化、社会等等各种因素。

甚至正常人经过诱导都可以诱导出精神疾病。

所谓的心理健康,更是一个没法定义的标准。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精神科医生敢断定你心理健康。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顶级的精神病专家,敢保证你不会自杀。

他连他自己会不会自杀都不敢保证。

04

精神病医学的现状

所以对于精神医学,特别是用在儿童身上,那更是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轻易地下结论。

而且对于儿童精神病的诊断和成人的精神病诊断更是完全不一样,需要专门的资格认证。

中国拥有儿童精神病诊断资格认证的医生其实很少,据说不超过1000人。

你现在可以从认识的、不认识的任何一个人里面去找你认为最健康的人,让他到任何一家医院去找医生开一张心理健康的证明,没人敢开!

所以,不少大学生被诊断为某种心理疾病,休学之后再想返校十分困难。

因为没有医院敢给你开证明,证明你没病!医院只能证明你有病。

现在能明白什么叫做心理健康和精神病医学了吧?

05

资本的力量

《像我们一样疯狂》的作者伊森·沃斯特询问日本杏林大学精神卫生系的田岛治教授,对于这些年来从葛兰素史克所收的钱有何感受。

田岛治回答道:“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些人说学者与制药公司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妓女和嫖客,我同意……整个制药行业的强大力量足以对科学形成威胁,他们正在把医学变成伪科学,这种方法与把精神医学界的精英领袖变成某种妓女没什么两样。”

然后他补充道:“就连做妓女,我们也是很廉价的那种啊。”

在一本名为《待售的精神病学》的小册子的前言中,英国精神病学家乔安娜·蒙克利夫和富勒·托利评论道:“在美国……精神病学已经被贩卖。买主是大型制药公司。

售价尚未被披露,但是传言制药公司得了大便宜……但是没有必要责怪制药公司,它们只是做了自由社会中一家公司该做的事。

应受到谴责的是我们的精神病学家同行,他们本应明白事理,但却放弃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与制药公司沆瀣一气。”

美国精神病学会主席斯蒂芬·沙夫斯泰因对上述评论表达了同感,他悲叹道:“随着精神病学的职业化,我们已经让(精神病治疗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变成了生物—生物—生物模式。”

他指出:“药品公司代理人带着礼品频繁造访精神病学家的办公室和诊所”,而“这些礼品其实就是变相的回扣和贿赂。

06

真相,接不接受都在那里

小明最后想告诉各位家长的是,家长遇到小孩初次到医院被诊断为某种心理疾病,一定不要太轻易下结论,一定要多去几家大医院看一看,多找些专家对比一下,要托熟人,这样人家能够认真负责一些,否则五分钟就给你小孩儿下了一个心理疾病的诊断。

最好是自己的亲戚就是精神科医生,这样你能听到更多真实的声音。

本质上讲,目前人类生产的精神类药物并不能够完全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病因。

比如说对于自杀的风险,仅仅靠药物是不能够完全消除的。

家长们对此类知识一知半解,很容易产生误会。

还有很多家长把精神病医学等同于生理医学,甚至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吃药来消除他们性格上的缺陷。

他们希望精神药物产生的作用能够像抗生素一样的神奇,去消灭某一种危害孩子的心理病毒。

现在家长们很急需真正专业的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却没有人给他们普及。他们很急需真正专业的精神医学知识,但是也没有人给他们普及。

家长们对于心理学、精神病医学的误区和误会太大了。

小明语录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理由与借口,这个世界上最值得珍惜的就是,理由与借口轰炸下的自我坚持。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心理安全员:危机中的心理干预和防护实操手册¥47.5购买

儿童心理疾病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有哪些?

其实儿童不可能有心理疾病,充其量就是心理问题。主要是反映在:嫉妒、依赖、逆反,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孩子厌学、厌食、焦燥、内向、自闭、仇视等等心理行为。但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家长给予的影响。

当看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首先要考虑自身的心理状况。要给孩子找心理医生前,你得先给自己找心理医生。

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精神心理疾病

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可认为是精神疾病与心理卫生问题的综合,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阐述儿童与青少年时期较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多动症、孤独症、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及神经性厌食。一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也称智力低下,是指18 岁以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发育不全/ 受阻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 主要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前者用智商反映,通常使用韦氏智力测试测智商值;后者对患儿生活自理、社交技能和责任能力等较差或障碍,可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予以评定。疾病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度,轻度患儿的智商在50——70.干预治疗 干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即儿童年龄越小,训练越早,效果越好。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特殊教育训练及其他康复措施。目前,常采用教育训练、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促进患儿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只有少数病因所致的精神发育迟滞可以进行病因治疗,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对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存在的各种精神行为问题,如注意力障碍、行为异常、情绪障碍等,或伴有癫痫等躯体疾病,程度较严重干扰患儿生活、社交活动时可用相应的精神药物进行治疗。但需注意,应从小剂量缓慢加量,防止不良反应。此外,也可试用吡拉西坦、氨酪酸等促进和改善脑细胞功能的药物,需明确的是其并非特效药物。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发生于儿童时期,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易分心、多动、冲动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疾病类型 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多动症:(1)“注意缺陷型”儿童,常见表现是经常性粗心大意,常因忽视细节犯小错;在课堂中注意力很难集中;与老师、家长说话时总心不在焉;常无法遵守纪律且按照指令做事;组织协调能力也很差;日常生活中丢三落四,易分心走神,表现“忘性特别大”.(2)“冲动型”儿童,特别爱说话,接话茬;不遵循常规顺序做事,总是干扰或打断别人;毛手毛脚,活动增多;上课时常离座,且不分场合四处乱跑,爬上爬下,连玩的时候也是难以安静,表现为“像装了马达一样忙个不停”.此症还常合并一系列情绪行为问题,如学习困难、行为障碍(说谎、逃学、对抗行为等)、情绪障碍及抽动症状等,这些合并症对儿童学业、生活影响巨大,故早期干预非常关键。干预治疗 目前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与行为治疗结合的综合方案。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常用哌甲酯、托莫西汀等,哌甲酯为处方药。行为治疗包括心理行为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家长培训、学校干预等。建议家长发现儿童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问题时,及时去专科医院咨询或就诊,医生会根据多动症类型及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个体化干预及治疗模式。

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属于广泛发育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三个方面,治疗以非药物方法为主。临床表现 分为三方面。第一为社会交往障碍:患儿在社交接触中,缺乏适当的目光、表情、手势以及躯体姿势等辅助交流或互动手段,不能与同龄儿童发展伙伴关系,不能自发地寻求/ 分享愉快、乐趣和成就,社会交往中缺乏情感投入。第二为言语交流障碍:患儿讲话时间较同龄儿童晚,甚至年龄很大时仍“一言不发”.有些患儿虽有足够的言语能力但从不主动发起交谈或不能维持交谈;有些患儿讲话刻板、重复,不能进行扮演游戏或模仿社交活动的游戏。第三是异常行为方式:患儿可全神贯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局限的兴趣模式,如有些儿童对旋转的东西表现出异常兴趣,喜欢不停转动身体,还可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如扭动手指、踮脚尖走路。此外,有些儿童可表现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分迟钝或过分敏感,多数儿童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部分合并癫痫,极个别可表现出某方面的天赋如机械记忆力超强。这些特点通常均低于3 岁前出现。干预治疗 干预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一般认为,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如针对孤独症特殊教育和训练课程体系。患儿及其家庭成员、儿童保健科医生、老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综合治疗团队,开展多模式、个体化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四儿童情绪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以焦虑、恐惧和强迫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包括特发于儿童期的情绪障碍,如儿童分离焦虑、社交焦虑、同胞竞争焦虑等,以及儿童恐惧症、强迫症、适应障碍、癔症等。此类障碍非常常见,由于与正常焦虑、恐惧情绪难以区分,家长不易察觉,通常被忽视。但该疾病对儿童情绪及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应给予足够的关注。疾病类型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多出现在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表现为与亲人分离或离家时深感不安或过度焦虑,担心亲人离开后会发生不幸,或反复担心有意外事故使自己与亲人失散,有些儿童可出现被伤害或亲人死亡的噩梦。亲人不在身边时拒不就寝,甚至拒绝上学、哭闹、挣扎,或出现呕吐、腹痛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可能持续数月或者数年。儿童强迫症: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类似强迫症状或疑似样动作,常呈阶段性,持续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消失,不会给患儿带来强烈的情绪反应或影响生活。但如果此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伴随有焦虑、烦燥等情绪反应,严重时影响睡眠、社交、学习、饮食等,则需考虑为儿童强迫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强迫观念者可能总怀疑自己做过的事情未做好,或者自己被传染了某种疾病。即使缺乏客观事实和依据,却仍然相信有可能;有些儿童反复纠缠于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如“1+1 为什么等于2”.强迫行为可表现为反复洗手、洗澡等,严重时可长达数小时;反复数路边的树、楼房上的窗口;一些儿童重复做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通常与“好”“坏”联系在一起,在系列动作做完之前被打断则表现非常烦躁不安,必须重新做直到自己感到满意为止;有些儿童表现为反复检查,如书包是否带好要带的东西、门窗是否关好、煤气是否关好。干预治疗 儿童情绪障碍干预以综合治疗为原则,包括对家长/ 儿童的疾病宣传教育、认知治疗、家庭治疗、药物治疗等。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病情、家长/ 儿童对治疗的倾向性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确定。对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首先需要了解引起儿童分离焦虑的原因,改善家庭与学校环境,创造有利于患儿的适应过程与环境,减轻患儿焦虑水平。对于青少年可进行认知治疗或认知行为疗法,年幼儿童则可采用游戏或音乐治疗。必要时需要对父母进行评估和干预,对有焦虑倾向的父母,需要使他们认识到自身个性对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焦虑症状较严重的儿童应给予药物治疗,可应用抗抑郁药如舍曲林、西酞普兰,苯二氮卓类药物或抗焦虑药物如丁螺环酮。对于儿童强迫症,药物为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临床常使用氟西汀、舍曲林等,疗效均较好。行为与认知行为治疗则是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五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症起病于青少年时期,是患儿有意造成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精神障碍,多见于女性。临床表现 患儿主要以围绕减少体重进行各种活动,如有意节食,严格控制主食量及脂肪、蛋白质入量,增加每日活动量,无休止地减少体重,对体重增加有病态恐惧。患儿通常极度消瘦,甚至严重营养不良,严重时需在综合医院就诊输营养液以维持生命。与上述极度消耗和危险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患儿对此无动于衷,仍坚持认为自己“胖”.部分儿童可合并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月经紊乱等。干预治疗 对有生命危险的严重营养不良厌食症儿童需强制入院,使用全身支持性疗法以挽救患儿生命。对伴抑郁、焦虑症状者,可使用抗抑郁药改善情绪,以增加食欲和体重。此外应重视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干预,如行为、认知治疗也非常关键。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听心语心理咨询工作室资料

2014年 天津天心湖心理咨询中心成立,

同年 创始人和朋友成立了我们最好的兄弟公司——听心教育。

2020年成立武汉分部,听心语心理咨询中心

2022年成立杭州分部,杭州听心语心理咨询

疫情之下,听心语提供低价公益心理咨询服务。

听心语心理咨询服务”旨在为需要心理帮助人群,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

疫情之下考虑到收入困难人群,需要心理服务的人,提供“低价”的一对一心理服务:拟定低收费在每次300-400元之间,平时普通收费在600-800元左右。-

对于大众在寻求心理咨询时所面临的这两大阻碍,听心语心理咨询服务,旨在尽微薄之力,关注与帮助需要心理帮助的低收入人群,仅为急救和困难人员。体现心理咨询与提升个人幸福感的意义与价值。

相关网址为V-1叁霸七1零武 叁吧久齐

如果你有:情绪低落或情绪不稳,时间超过三周未缓解;长期躯体不适,经躯体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改变;人际关系出现严重问题;25岁以后单身超过1年以上并自觉良好;32岁以上未婚,或者婚姻不幸;长期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得不到认可和晋升;长期失眠多梦;遭遇重大生活挫折;长期家庭纠纷;儿童学习困难辍学等。

请一定去找专业心理咨询, 最后愿疫情早日消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永璇,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216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