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鸦片战争和林则徐的闲话

浮光掠影知识网SEO专员

  1840年的清英战争,我们历史教科书上称之为鸦片战争,好像是英国人为了向中国人民销售鸦片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一下子就让自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历史老师们在讲台上,一脸的悲愤,竟有声泪俱下者,假装德艺双馨的好演员。他们不告诉学生,在战争之前,清朝人吸食鸦片是一个全民的嗜好,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不吸几口大烟,出门都不好意思和熟人打招呼。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人,从南到北的商人,几乎没有不倒腾鸦片的,否则出一趟远门,所挣银两无几。在广州外海,英国鸦片贩子的商船停在那,每天大清早,天刚蒙蒙亮,中国的鸦片批发商们雇佣小船前去趸货,密密麻麻的,唯恐去晚了拿不到货。就这个情景,连英国人都看不明白,这国的人是怎么了?脑子没病吧?

  吸食鸦片对于中国富人来说是一种享受,他们不会考虑是否吸食得起的问题。对于穷人,这是破家绝命的事情,久吸成瘾,早死早托生。对于商人来说,市场有需求,我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挣傻逼们的银子。后来出来了所谓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个节奏太危险了,于国家安全不利,给皇帝上折子请求禁绝鸦片贸易。

  清廷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主持禁绝鸦片贸易。请记住一点,是禁绝鸦片贸易,是为了防止白花花的银子外流。鸦片还可以吸食,但是要吸食国产的,这也是当时满朝大佬们的共识。禁绝鸦片贸易看起来非常伟大光荣正确,谁也不好说什么,你禁绝就禁绝吧!但是你强制我不再吸食者一口大烟膏,姥姥!

  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拍摄的电影《林则徐》,林大人由赵丹扮演,其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给我和我的小伙伴留下深刻印象。林则徐在广州禁烟,对于他的举措,英国人不服气,说你丫太野蛮!林则徐说:大清朝是一个法治国家。英国人还不服气,说我们也有法律。林则徐说:尼玛,法律不是挡箭牌!

  林大人在反帝斗争的前沿阵地上,还打出“甘结”牌,给野蛮的英国人讲解了将连坐制度的重要性。这位钦差大人讲完之后,觉得自己特别高端大气上档次。 与此同时,林则徐本着“慎独”和“制怒”的好修养,耐着心给蛮夷们做启蒙开导工作,林大人的公文开头都少不了“小明不听话,第二天就瘸了”的因果报应小故事,都是寓教于乐的节奏!可惜义律太不解风情,翻着黄眼珠子,表示听不懂。

  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把大火烧得牛逼哄哄,烧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但是,有当时的好事者私下记载,在虎门烧毁的鸦片不完全是强行没收来的,是林则徐和英国人谈判,以茶叶换鸦片,并没有让英国人受到多大损失。这个方式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是,这个历史细节应该让后世的人们知道。细节往往显示智慧。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政府并没有因此而翻脸,英国社会主流舆论对鸦片商人嗤之以鼻,英国政府也表示不支持没有道德的商业行为。可以说,鸦片不是英国人发动战争的理由,鸦片贸易也不是英国政府支持的。然而,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后,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要闭关锁国!无它,他从心里讨厌这些西洋鬼佬。

  林则徐要求大清朝闭关锁国,英国人不干了。关于这一点,很多中国人想不明白,我闭关锁国招谁惹谁了?我不想跟你们玩了,你凭什么打我?我告诉你,道理不是这样讲的。物品交换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之一,产品贸易往来是民族国家之间必需的行为,你可以要求公平贸易,但是绝不能拒绝贸易。即使在今天也如此。

  大清朝要闭关锁国,这在当时和今日,都是犯混蛋的节奏。英国人开始热烈讨论要不要以武力教训二逼的问题。而且讨论的特别激烈,据说主战的和反战的双方在国会里都有人动手了。最后,主战的一方以几票之差胜出,大英帝国决定出兵海外。他们要为世界的自由贸易而战!接下来的故事,喜剧连连看了。

  大英帝国的军舰到了广州外海,没有着急开战,英国人比较绅士,在开战之前,一定要把宣战书递交到敌国的首脑手里,不宣而战的下流动作,人家不干。但是,英国人派出送交战书的小船几次向大清朝的岸边划来,都被清兵一顿乱炮给轰回去了。英国人傻眼了,这仗还打不打?如果不打了,调转船头回去,怎么向女王陛下交代?

  大英帝国要开战,但是宣战书怎么也传送不到清廷首脑手里,万般无奈之下,英国人想出一个主意,把宣战书塞进一个瓶子里,然后扔进海水之中,你丫就漂吧,漂到哪里都行,漂到谁手里都行,这就算我宣战了!我现在有个好奇,这瓶子有谁捡到过吗?这且按下不表。大清朝的士兵和英国人一交手,感觉对方武功奇高!丐帮的降龙十八掌拍不死这些英国鬼子!

  鸦片战争开始之后,大清朝的板砖和菜刀都破不了英国人的武功,有点含糊了。大清朝的皇帝一向牛逼哄哄,看谁都是傻逼,乾隆爷就说过,大清朝没有昏君,谁也别和我装逼!但是,面对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满朝文武开始装逼了,因为不得不装,就这么着,也装不下去。林则徐给革职查办,随后,《南京条约》签订。

  鸦片战争是一场战争,其军事上的情节有很多专业的历史家有过描述,我就不讲了。大清朝的将军们都是内战的行家里手,都是皇上维稳的刀把子,但是面对大英帝国的战士,都成萨达姆他二哥傻大逼了。易中天说他们“白天是军事家,晚上就成文学家了”屡战屡败,都变成屡败屡战的传奇,这个优良传统自古以来。

  林则徐,被后世的史家誉为大清朝“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一人”,其实充其量他只睁开了一只眼睛,甚至有人说他根本就没有睁开眼睛,就是瞎眼看世界。因为虎门销烟而成为民族英雄的林则徐,在战争开战后不久,即被革职调离广东。民国有史家认为这是他林则徐的大幸运,却是中国人民的大不幸。《南京条约》应该由林则徐签字。如此,这国少了一个族英雄,或许提早二十年清醒。其实也未必!

  关于林则徐,我得说他几句闲话。这人脑门上贴着一个标签叫“民族英雄”,我说他的闲话你们别和我着急。这人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大官僚,在官场里混了一辈子,可谓老奸巨猾。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明知道打不过洋人,他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不说穿,以免担负卖国的恶名。再比如,他明明见过很多洋人,却大造舆论说洋人膝盖不会打弯,只要近身肉搏,即可破之。有研究这段历史的人披露,林则徐在给友人的私信里承认与英夷差距太大,根本没得打,但见了皇上又继续痛骂主和汉奸误国。这TMD是不是有点缺德?

  最令人感到恶心的事情就是林则徐对琦善横加指责。他向皇帝老儿和人民群众隆重推出了这么一个大反派,把自己衬托得凛凛然如天神一般高端大气,其实丫心里阴暗着呢!那琦善,何许人也?聪明绝顶,勤奋好学,大清朝少有的才干之臣,而且是当时最杰出的外交家。与林则徐相提并论,林大人善于装逼,而琦善则非常务实。这才是大清朝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有必要说明一点,一个所有初中历史老师都没讲过的事实是,在林则徐的整个有生之年(1785-1850)全世界的鸦片交易都是合法的,跟今天买盒香烟没区别。英国制定限制鸦片的《毒品药店法案》是在林则徐死后18年的1868年。要命的是,99%的中国人的历史知识都停留在了那本薄薄的历史教科书上。鸦片战争其实跟鸦片关系不大,把战争命名为鸦片战争掩盖了战争的起因与目的。

  关于国人吸食鸦片,有这么几个桥段。在民国时候,很多人家里要是有二两上好的印度鸦片,都会视为珍品,是要和好朋友分享的,就好像今天的人私藏一瓶好酒,要邀请哥几个一起来喝一样。我有个朋友,他说他家祖上阔过,爷爷奶奶都抽鸦片烟,有一次全家人外出数月,回来之后,发现屋里有很多死耗子,因为很长的时间房间里没有人抽鸦片烟了,耗子们挺不住了,一死了之。他还告诉我说,当时他家里的女人生了小孩,小孩子哭啼惹人烦,老爷子冲孩子的小脸喷一口鸦片烟,倒霉孩子立马就不哭了。

  中国人喜欢吸食鸦片,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是这样的人品?有一次看到一张老照片,几个大烟鬼倒在卧榻之上吞云吐雾,双眼空洞无神,毫无生气。我想我明白了。没有执着的信仰、没有多彩的生活、没有健康的运动、没有希望的前程,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都是及时行乐,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活着而已。周作人曾经有过麻醉论:“中国人富的闲得无聊,穷的苦得不堪,俱以麻醉消遣。

  周作人在《有关命运》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在报纸上常看见枪毙毒犯的新闻,有些还高兴去附加一个照相的插图。毒贩之死于厚利是容易明了的,至于再吸犯便很难懂,他们何至于爱白面过于生命呢?第一,中国人大约特别有一种麻醉享受性,即俗云嗜好。第二,中国人富的闲得无聊,穷的苦得不堪,以麻醉消遣。有友好之劝酬,有贩卖之便利,以麻醉玩弄。卫生不良,多生病痛,医药不备,无法治疗,以麻醉玩弄。如是乃上瘾,法宽则蔓延,法严则骈诛矣。

  说起鸦片战争这回事儿,有个哥们愤愤然,说:“这不要脸的,把全民吸食鸦片的责任推到了英国人身上。好洋货万千,你却独爱鸦片,本来就是个治拉肚子的,卖哪儿都是个卖,结果这国人专门发明了煮土成膏,商机无限。事后从不反省,哭哭啼啼扮大苦逼,好像天底下谁都对不起你,责任推的一干二净,怎一个贱字了得?”我真的不同意他这个情绪,不同意他这个说法,传统武术的大师们都知道,人贱合一是一种武学境界,可以无敌!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www.fgly.cn/archives/31494.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87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