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柔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高,晚年支持司马懿政变

浮光掠影知识网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魏国,高柔任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高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高,晚年支持司马懿政变
  2. 高平陵之变时高柔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结局如何?

一、高柔:三国时期曹魏大臣高,晚年支持司马懿政变

高平陵之变,亦称高平陵事变或正始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事件源自曹魏宗室曹爽和大臣司马懿之间的权力斗争,最后以司马懿杀害了曹爽以及夺取大权而结束。

高柔,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并州刺史高干从弟。

公元192年,曹操初步占领兖州,此时的高柔担心曹操不会安心留守陈留,这里会是一个四战之地,决定投靠高干。适逢父亲死去,高柔便不畏兵劫路远,冒险到蜀地前去应丧,三年后回到了北方。建安九年(204年),高干与高柔归降曹操,曹操任命高柔为菅县县长。次年高干以并州叛曹,高柔虽然没有参与件事,曹操却想找个理由除掉他并任命他为刺奸令史。

在职之后的高柔处法允当,不但处事得当,公平公正,而且每晚看文书到深夜,有时候抱着文书就睡着。曹操对他也大有改观辟他为丞相仓曹属。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魏国,高柔任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当时有一个叫宋金的军人在合肥当了逃兵,有人建议当时杀掉他的母亲、妻儿和弟弟,高柔却认为如此重罚只会得其反让更多的士兵选择逃亡,曹操选择听取了他的建议。

延康元年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因为私底下议论的人多,曹丕下令杀死议论者,赏赐告发者,这种规定让很多人受到了莫有的诬告,高柔于是上书建议联消这项法令,曹丕不没有听从反而下令要以诽谤之罪惩处诬告的人。高柔便在审查每一个告发案件中,都认真地查明虚实,轻的只判罚金。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想要诛杀鲍勋,杀他的理由只是因为他做了一件有很小过失的事情。高柔知道后坚决不从,曹丕干脆调离高柔,直接指令廷尉执行诏令,不顾群臣反对而处死鲍勋。

曹叡继位后,封高柔为延寿亭侯,他上书以儒家的六经为宗旨,尊崇伦理道德的教化,用以勉励学者,应该根据他们学业和品行的优劣,分别对待,不拘常规来安排官职。在去世之前的时,曹叡把曹芳托孤给了司马炎跟曹爽,之后曹爽就掌握了朝廷大权。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上奏请求免曹爽的大将军职务,郭太后诏令征召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占据曹爽的军营。曹爽被杀后,高柔晋封为万岁乡侯,也成了曹魏的掘墓人之一。

公元263年,高柔去世,享年九十岁,谥元侯,由其孙高浑世袭侯爵。

二、高平陵之变时高柔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结局如何?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魏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控制都城,从而诛灭了曹爽及其党羽,并篡夺了曹魏的大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曹魏后期的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之所以能战胜曹爽,离不开众多曹魏大臣的支持。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高柔,作为历经曹魏六位君主的老臣,就支持司马懿发动兵变,帮助司马懿击败了大将军曹爽。在此基础上,作为回报,高柔的后代也在西晋建立后得到了重用。

高柔(174年-263年),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建安九年(204年),高柔归降曹操,被曹操任命为县令。因为县令一职上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曹操将高柔提升为丞相仓曹属。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要派钟繇等领兵讨伐张鲁,但高柔认为领兵入关必会惊动关中的马超和韩遂。对此,曹操没有听从高柔的建议,结果,钟繇等入关后,马超等果然叛变。由此,非常明显的是,作为曹操手下的谋士,高柔显然是具有先见之明的。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建魏国,高柔任尚书郎,转拜丞相理曹掾,也即继续承担辅佐曹操的重任。后来,高柔转为颍川太守。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魏文帝曹丕继位,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在汉末三国时期,高柔作为文臣,可以获封关内侯,已经是比较难得的事情了。因为相对于武将,文臣较少有机会立下战功,所以封侯的难度较大。

公元223年(黄初四年),迁任廷尉。廷尉,始于战国时期,在秦朝时期属于三公九卿中的九卿。汉朝时期,廷尉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官有正和左、右二监。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因对御史中丞鲍勋有宿怨,借有小过失而要枉法诛杀他,高柔坚决不从,曹丕干脆调离高柔。而这,无疑体现出高柔刚直不阿的一面,也即连魏文帝曹丕的命令都敢于违抗。

魏明帝曹叡继位后,封高柔为延寿亭侯。在汉末三国时期,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这四个档次。高柔在此之前被封为关内侯,现在被封为延寿亭侯,显然属于加官进爵了。比如关羽的汉寿亭侯,也属于亭侯的档次。对于魏明帝曹叡来说,虽然在位期间比较有成就,但是,他大建宫殿,百姓劳役繁重。对此,高柔经常直言劝谏。

高柔担任廷尉长达二十三年,后来升任太常。太常,是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因此,对于高柔来说,升任太常之后,意味着其距离三公只有一步之遥了。正始六年(245年),曹芳这位皇帝在位时,高柔升任司空,正式位列三公。在汉末三国时期,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公,比如大家熟悉的王朗,就曾担任曹魏司徒一职,所以被称之为王司徒。

正始九年(248年),高柔转任司徒。因此,在高平陵之变爆发前,高柔虽然没有直接掌握什么实权,但是,作为曹魏的三公,高柔无疑具有较高的威望和资历,甚至不在太傅司马懿之下。所以,在笔者看来,等到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爆发时,高柔对于司马懿的支持,显然会影响到其他中立的文臣武将。

最后,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兵变时,上奏请求免曹爽的大将军职务,郭太后诏令征召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占据曹爽的军营。因此,在高平陵之变中,高柔不仅是支持司马懿了,还亲自参与了这一兵变,并协助司马懿控制了曹爽的军营,这成为司马懿得以成功诛杀曹爽的关键。甘露元年(256年),曹髦即位,高柔进封安国侯曹奂即位后,增邑又封二子为亭侯。由此,对于高柔来说,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这六位君主,这成为曹魏资历数一数二的老臣了。景元四年(263年),高柔去世,享年九十岁,谥元侯。

对于活到90岁善终的高柔,如果再晚几年去世的话,应该就等到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正式建立晋朝了。当然,即便如此,在汉末三国时期,90岁的年龄,依然是比较罕见的情况了,因为受到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彼时的文臣武将,大多在四十五岁就去世了。在高柔去世后,他的儿子高光成为西晋黄沙御史,守廷尉,后任廷尉。官至尚书令,追赠司空,可谓受到了西晋王朝的重用。至于高柔的孙子高浑,则在西晋王朝建立后继承了高柔的爵位。凡此种种,显然是因为在高平陵之变中,高柔坚决站到了司马懿这一边,成为司马懿家族的有力支持者,从而在西晋王朝建立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www.fgly.cn/archives/182292.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