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 袁绍(袁绍的谋士有哪些)主要经历

浮光掠影知识网
袁绍病故太早,当时袁绍病故时军事力量依旧强大。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袁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袁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袁绍(袁绍的谋士有哪些)主要经历

一、袁绍(袁绍的谋士有哪些)主要经历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袁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袁绍的谋士有哪些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袁绍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袁绍
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6个义项
特色词条|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辰猫暮雪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的儿子。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料。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_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统一河北地区,交好北方少数民族,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建安七年五月庚戌日(202年6月28日),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于家中。
袁绍简介及评价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为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最盛时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东汉大将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诸侯,但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后实力大损且元气大伤,不久便因仓亭之战大败受到重挫与打击,悲愤而亡。
袁绍优柔寡断、外宽内忌且无远见,个性及判断上诸多缺点禁不起真正的挑战,终致大业败亡。
评价:
1、“绍繁多礼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译文:袁绍喜欢摆排场,做什么事都很烦躁,但是主公你做什么事不会拖,非常自然。这一点在乱世中是尤为可贵的,所以主公你比袁绍强。
2、“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
译文:袁绍是违抗大道,但是主公你是受朝廷指派的,名正言顺,所以你胜在道义上。那时候汉朝在很多人心中仍然是正统,天下民心也都归附。
3、“汉朝自桓灵以来,政失以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
译文:汉朝从桓帝、灵帝以来施政太宽,袁绍做事太过仁慈,而主公你施政严猛,这在治理上就胜了。
4、“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
译文:袁绍表面非常宽宏大谅,但是实际内心非常猜忌,但是主公内心还是外表都非常的直爽,用人只看才华,这就在气量上赢了。
5、“绍多谋少决,公得策即行,此谋胜也。”
译文:袁绍此人有很多计谋但是不去实行,优柔寡断,但是主公你得到计谋就去执行,非常干练,这在谋略上就赢了。
扩展资料
袁绍生平轶事典故
1、宝刀思召
袁绍在黎阳时,曾梦见有一神授一宝刀,等醒了之后,宝刀果然在卧所,铭曰思召。袁绍解铭说:“思召,正是一个绍字。”
2、任侠放荡
袁绍和曹操少年时都喜欢仿效侠客的作为。他们为了看人家新婚,潜入人家的园中,晚上大叫“小偷来了!”屋里人都出来了,曹操便抽剑劫持新妇,和袁绍往回走,找不着路了,跌到荆棘中,袁绍爬不出来,曹操又大叫:“小偷在这!”袁绍急忙跑了出来,二人才没被抓住。
袁绍曾经让人晚间用剑刺曹操,第一剑刺往下了,没中,曹操想他再来一剑必定要高,他便紧贴床上,剑果然高了。
3、身世探究
据裴松之注引用《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_庐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裴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
其中“则似实成所生”更为重要,说明并非是袁绍过继给袁成,而就是袁成所生。但是疑问也出来了。既然是袁成所生,为什么还会叫“逢之庶子”?袁绍的弟弟袁术传中说:“(袁术)袁绍从弟也,同父而异母”
由此可见,袁绍的父亲应为袁逢,而根据“出后伯父成”一句话便可以得出,他的母亲可能“在”袁成家里。因此袁绍的亲生父亲很有可能便是袁逢,但是袁逢或许是和他袁成家中的某位女性成员“野合(不符合伦理的婚姻)”,因为生下了袁绍。或者说袁绍正是袁逢的私生子。
然而袁成并无子孙,所以才默许了袁绍是自己的儿子。而等到袁成死了,袁逢又不好意思真的让自己的兄长绝了后,所以只得与袁绍叔侄相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袁绍
袁绍是个怎样的人
袁绍是个多谋寡断、有谋无断、没有决心、不果断的人,结果兵败于官渡。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在建安五年发动官渡之战,结果兵败于曹操。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统一河北地区,交好北方少数民族,势力达到顶点。
袁绍资料
你好,这是百度百科上的资料: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的儿子。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料。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册封_乡侯。初平元年(190年),担任关东联军首领,带兵讨伐董卓,自号车骑将军。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统一河北地区,交好北方少数民族,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发动官渡之战,兵败于曹操。
建安七年(202年),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于家中。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二十岁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

袁绍的简介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为东汉末年割据势力之一,最盛时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东汉大将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诸侯,但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给曹操后实力大损且元气大伤,不久便因仓亭之战大败受到重挫与打击,悲愤而亡。
扩展资料:
袁绍自恃地广兵强、粮食充足,根本听不进沮授的忠告。郭图等人又在背后进谗言说:“沮授监统内外兵众,威震三军,倘若他的势力逐渐加强,怎么控制得了!臣下服从主人才能昌盛,主上服从臣下就会灭亡,这是黄石公在《三略》中所告诫的。统兵在外的将领,不宜让他参知内政。”因此,袁绍把沮授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其中两部分别交给郭图和淳于琼。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准备抗击袁军。袁绍企图联合张绣和刘表对曹操进行夹击。他派使者到穰城联络张绣,还特意给张绣的谋士贾诩捎信结好。张绣打算应允,还没有说话,贾诩在一旁先开口了,他说:“请你回去转告袁本初,兄弟都不能相容,怎么容得了天下的国士呢?”使者怏怏而回。不久,张绣率众投降曹操。袁绍又派人到刘表处求援,刘表假惺惺答应了,实际上按兵不动,对袁曹之争斗只打算作壁上观。张、刘的态度使袁绍迟迟没有动手。
在真实的历史中,袁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就这样的人物,为什么在《三国志》里面被写的如此不堪呢?
在传统的中国历史人物形象上,袁绍一直是一个刚愎自用、犹豫不决、狂妄自大、有勇无谋的人物,一手好牌却打得乱七八糟,完美的起步、强悍的实力却最终败于弱旅曹操,忧愤而死!
三国演义称其‘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对部下“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郭嘉称曹操有十胜,而袁绍有十败,简直就认为袁绍就是一只纸老虎。
《三国志》写袁绍“有姿貌威容”,又评曰“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于羽远矣!”
袁绍,一个时代的主宰者,死后却受到讽刺与谩骂。这样的待遇并不公平,如果没有袁绍,东汉就不可能如此快速地灭亡;如果没有袁绍,中国便不会陷入长达一个世纪的混乱;如果没有袁绍,曹、刘、孙三家也根本不可能瓜分天下。无论是袁绍的胜利,还是袁绍的失败,都深刻地影响了汉末三国时期的中国历史。
首先在‘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前提下,东汉未年能称英雄者:曹操、刘备、孙坚三父子、刘表、吕布、袁绍、关羽、张飞等等,都堪称英雄!只是他们是不同类型的英雄。
曹操是英雄这个没人反对,但袁绍能不能算英雄后世人评论就不一了。但仅以曹操为对比,袁绍足称英雄。袁绍是惨败于曹操不假,但曹操惨败赤壁也是事实,所以不能以成败简单去论英雄!而且官渡大败后,袁绍实力犹存,七年之后,曹操才最终灭掉袁氏集团!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门,然而其为庶出,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中,地位是很低的。但袁绍生得英雄伟岸、英俊潇洒,他的叔父袁傀(也位列三公,是东汉的太傅)很喜欢他。袁绍也不辜负叔父的期望,20岁的时候就出任“濮阳长”,做官的时候也有“清名”,廉洁守正,为当时所称道,袁绍极其注重自身的修养。东汉以孝治天下,袁绍丧母,以古礼守丧三年,又追服父丧,共六年,因而为人所重。袁绍少年养名,以品行高洁名动天下,为将来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东汉末年,宦官势力猖獗,与外戚、朝臣的斗争也越发白热化,袁绍应大将军何进所招为西园八校尉之一,袁绍向何进建议,此前朝臣试图诛灭宦官不成,反而被他们集体屠戮,如果不趁着有利时机清除宦官集团,恐怕朝廷将再次大乱,袁绍多次建议,但何进始终不听,最终被宦官中常侍段_等人,骗入洛阳皇宫中杀害。这是东汉天下大乱的开始。在此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袁绍迅速领兵攻进皇宫,并斩杀宦官2000多人,长期危害整个东汉朝廷的宦官势力至此才被剿灭一空,使得整个东汉文官集团转危为安。
正当袁绍在内宫大肆屠戮宦官的时候,董卓率领军队抵达洛阳西郊,窃取了袁绍为何进谋划的果实,董卓入京后乘机吞并了何进的部队,又命执金吾丁原部将吕布刺杀了丁原,也吞并了他的部队。由此,董卓控制了朝中大权,开始霍乱朝堂,袁绍因反对董卓,于是逃出京师,联络各地方诸侯,起兵讨伐董卓。
袁绍以冀州为根据地,相继攻下了幽州、并州、青州,成为当时整个北方最为强大的实力派,与此同时,他与曹操的矛盾也开始日益凸显,由此展开袁绍一生最大的败笔官渡之战,战争初期,袁绍大胜,但因军师许攸大败,许攸本人是个非常贪婪放纵的人,他之所以叛逃曹操,原因是因为当时袁绍接到举报,说许攸的家人在河北骄横放纵,到处欺负平民抢掠敛财,已经引发很大民愤,当时袁曹大战正在进行中,袁绍并未因此发作,反而是许攸这个墙头草,看到自己在河北的贪赃枉法事迹就要爆发,于是乎马上来了个叛逃投敌,将袁绍的机密一五一十告诉了曹操,使得曹操拥有了绝地大反击的机会,之后许攸在被榨干利用价值后,被曹操杀死。
袁绍病故太早,当时袁绍病故时军事力量依旧强大。最喜欢的儿子袁尚是冀州刺史,长子袁谭是青州刺史,外甥高干是并州刺史,次子袁熙是幽州刺史,这些地盘在东汉末年时期都是非常富庶的地方,若袁绍尚在袁氏子弟团结一致,只要打败曹操,北方其他军阀都不是袁绍对手,凭借其三代汉朝的公卿,如果是他进攻南方的话,有相当一大部分南方的士族会拥戴袁绍,统一天下非袁绍莫属。
《献帝春秋》:“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袁绍兵败官渡后,忧伤不止,二年后病世。一个人死了还能受到当地百姓的如此爱戴,从侧面说明袁绍治理地方非常有方法,爱民如子。在权贵当道,乱世人命贱如草的时代,特别是袁绍出门世族,所以非常难道。
而袁绍死后,审配为他守城,终不投曹操。在兵改被捉后,大骂曹操。《三国志》(裴松之注释版):临行刑,叱持兵者令北向,曰:“我君在北。”意思是,我的公主在北面,我的人头也在面北。
说明袁绍深得手下人心。一个人,能得到百姓拥戴,手下患心,绝非平庸之辈,肯定有他非凡的人格魅力!
袁绍也堪称英雄,但属悲剧英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袁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袁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www.fgly.cn/archives/138514.html)即可。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10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