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什么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个小资吗)

浮光掠影知识网SEO专员

孔子是什么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个小资吗)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私学的开创者,是中国最早的规模最大的私人大学的校长。他顺应了春秋时期文化下移的趋势,继承了三代文化,又将三代文化通过私学的形式,传承下去,他是中国文化的承上启下者,是中国文化的火把与灯塔。

他是中国文化的宗师,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缔造者。

孔子是什么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个小资吗)

所以,我们要请孔子吃个饭。

当然,中国文化还有一些伟大的缔造者。比如道家的老子。但你想请老子吃饭,这个事情很难。因为道家老子的人生哲学是清心寡欲清静无为,他喜欢在阳光下清风中思考宇宙人生,而不是在酒桌上推杯换盏。所以,请孔子吃饭最为可行。

因为孔子的儒家哲学的核心是仁者爱人,这种学说完全扎根于我们世俗生活中,是关于人如何处理好生活、别人、自身和内心关系的学问,用当下研究者的话说,儒学即仁学。

孔子的儒家哲学,与我们的人生融合在一起。他不是超脱的虚幻的彼岸哲学,而是人间哲学,他希望在人心之中建立起“仁者爱人”的内心秩序,并且通过外在的礼,将“仁者爱人”的人间哲学,运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

再也没有比吃饭睡觉生孩子更重要的人间生活了,而人间哲学最重要的是吃饭,因为人毕竟要活着。孔子对人的穿衣吃饭和延续后代等事情,非常重视。孔子曾经说“饮食男女,人之欲大存也”,这说明,孔子把饮食男女作为人必须存在的欲望看待,而不是后世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那样冠冕堂皇却赤裸裸的虚伪的学说。

我们知道,“仁者爱人”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仁心要通过礼来实现,说白了这些礼其实就是社会规范,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因为只有这些仪式感,才能强化我们内心深处的仁。而儒家就是靠生活中的这些仪式感来获得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和控制。

仪式感,也体现在穿衣服上。孔子曾经说过,有三件事他最讨厌: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俗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利齿颠覆国家的人。也就是说,你要是唱着郑国的流行歌曲,“油嘴滑舌”地送给孔子一件紫色的裙子,估计孔子会用手“撕”了你。

吃饭是儒家最重要的仪式感之一。因为在孔子看来,仁是须臾之间也不能离开的,哪怕是吃饭的时候都不行,必须要遵从一定的规矩,这就是饮食之礼。

儒家特别强调孝,并将孝作为人的根本。而最好的孝就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伤害,更别说是我们宝贵的生命了。所以,儒家很强调养生。但儒家的养生与道家老子和庄子的养生不一样,儒家的养生考虑的是现实,是否符合礼制,是否符合人的身体的健康成长。老子的养生是要清心寡欲,庄子的养生是通过心斋与坐忘,达到逍遥之境,而后来的道教的养生,是要实现长生不老乃至坐地飞升的目的。所以,要请孔子吃饭,你必须考虑到两点,第一点是饮食之礼是否合适,第二,饮食是否符合养生之道。

孔子是什么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个小资吗)

孔子是个相当“小资”的人,对饮食养生相当讲究。据说,他从来不去外面买酒和肉,过期的肉绝对不吃。这是强调养生的一面。在吃猪排的时候,必须要分割得方方正正,要是你把肉割得“犬牙差互”,估计孔子会扔出去。这是强调礼的一面。

孔子活了七十三岁,这在古代算是高龄了,虽然孔子一生经历了风霜雨雪与挫折困难,但他还是保持了比较健康的身体,这也与孔子平时注意饮食的卫生有关系。孔子对饮食就很有讲究。他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要求,并主张十多个不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㦤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从孔子所说的“不食”看,食物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肉眼所见的腐败变质,是绝对不能吃的。如,鱼腐烂变质为“馁”,肉腐变质为“败”,腐败变质的食品,对人体危害极大。

  “失饪不食”,指不吃烹调不当的食品。“沽酒市脯不食”,是说街上买的散装食品和饮料,有的不洁净,不能随便吃。“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是说饮食要以五谷为主,肉类不宜过多。“不多食”,是说饮食要适量而止,不可暴饮暴食。

孔子是什么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个小资吗)

孔子还专门谈到饮酒的问题。前文说过,孔子并不主张虚伪的禁欲和禁酒,因为那很不现实,但孔子说喝酒这个事情,一定要有个度,你不能喝醉。

为何孔子有那么多的讲究?在饮食上有那么多的负面清单,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搞得很难伺候的样子。事实上,这些饮食观,其实都来自于孔子的中庸之道的方法论。孔子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做到中,做到和,还要注意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过犹不及。人生就像是马拉松,你不计后果不惜体力往前跑,最终会因为体力不足而倒在终点线上;但你也不能消极退缩蹒跚不前,这样可能连终点线的影子都看不到。我们要保持理性,把握好度,然后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仪式感,这样的生活,在孔子看来,理性而安然。

文章版权声明:所有来源标注为浮光掠影知识网(fgly.cn)的内容版权均为本站所有,若您需要引用、转载,只需要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https://www.fgly.cn/archives/8385.html)即可。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128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