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19团(通辽市区那排柳   作者:程家明)

四川小唐

通辽市区那排柳   作者:程家明

通辽市区那排柳

作者:程家明

通辽市区有排柳,40年前长在原财贸学校的院子的旁边,40多年来长在我心里。

那排柳,往东是曾经的财贸学校和原来的哲里木盟盟委院,往西是一大片果园,往南是师范学院,往北就是农村了。这是1973年时的样子。这样子之所以在我心中保存了40多年,是因为我作为原铁道兵第44团政治机关中的一员,在那排柳旁工作了四年。

那排柳见证了军民鱼水深情,见证了铁道兵的贡献,也见证了我那人生之路初始的蹒跚。

那排柳原本是财贸学校师生们栽种的。然而,“文革”时学校关门。44团进驻通辽时,没有地方;当时的哲里木盟盟委决定将这排柳旁的财贸学校的院子划给团机关使用。这就让漂泊的团机关有了落脚的地方。这是多大的情份啊!这情份,鼓舞着全团干部战士战风斗沙,修路架桥,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铁轨辅到了奈曼。当时,我作为辅轨前线指挥部负责宣传报道的人员,看到了各族人民的欢呼跳跃,感受到了奈曼旗委和旗政府对我们的热情。人们专门从奈曼旗境内的东湖捕来鱼,用全鱼宴招待我们。

当时的44团全体指战员转战东北,在修完黑龙江的嫩林线和辽宁的辽西线后,来到通辽修建京通线铁路。这条线北起通辽,经八仙筒,奈曼,南出至赤峰,直下河北,与北京相连。通辽境内的工程,是由44团完成的。京通线建成后,兵力又转入通霍线的修建,将通辽同煤炭基地霍林河连接了起来。那艰难,那艰苦,那繁重,让见到施工的干部战士的当地老大娘心疼地掉眼泪。两条铁路高速优质地建成了,把辽阔的科尔沁草原唤醒了,将祖国北疆发展的动力激活了,给通辽市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辽今天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不能忘记市区的这排柳;因为,修建铁路的指令,就是从这排柳旁的44团机关发出的。

那时,我只有二十一、二岁,凭一腔热情,投入那火热的战斗,在柳旁工作生活了四年。这四年,那排柳,婀娜如那仙女,常常撩拨起梦里的相思;透绿似那碧玉,净化我的心灵;还有那不畏严寒的坚韧,激励我前行。我从一名单纯的小战士,成长为一名军队干部。是通辽市的人们教育了我,促进了我的成长。由于我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我接触通辽市人最多的是当时的哲里木报编辑部的同志。他们是我工作联系的对象,更是我学习的好老师。他们教我如何采访,怎样写作,更教我如何做人。记得我送去一首小诗,其中有两句:蒙古包的红门,向着北京城,雅都马那沁的红心,向着天安门;编辑大加赞赏,并在报上发表了。我告诉他们,这是编辑们教导的结果。我在那份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成了我人生远行的起点。是我身边的首长战友们,给了我严师般的教诲和兄长式的关怀,让我在人生初始的蹒跚中,积累了脚力,走到现在。

现在我已年逾花甲,在南方高校任教;尽管1976年调离后再也没有回去,却时常想起那段经历,思念通辽市区那排柳。

那排柳可能已不复存在,然而,她们在我心中永远是故乡的倩影;柳傍的44团已改制为中铁建19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却让我总有老家的感觉。我希望此文寄去我对故乡的思念与期盼,带上我对亲人的问候与祝福。

通辽市区那排柳   作者:程家明

美丽通辽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乐在其中”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铁道兵文化,不代表浮光掠影知识网 - 专注有价值知识的生活内容平台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暂无评论,117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